关于印发《河北省2018年秋季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

来源: 河北省农业厅 更新时间:2018-09-13 点击:1240

发布单位:河北省农业厅
发布日期: 2018-09-10
失效/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实施日期:
状       态: 现行
备       注:

有关设区市(含定州、辛集市)农业(农牧)局,厅、办机关有关处室、直属事业单位:

  为做好今年秋季种麦工作,近期省农业厅组织省小麦专家顾问组和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产业创新团队专家,对今秋小麦播种和冬前管理技术进行会商,研究提出了《河北省2018年秋季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具体技术管理措施,要突出绿色高质高效,大力推广节水品种及稳产配套技术,化肥减量增效和农药减量控害等绿色生产技术,指导农民科学进行小麦播种及冬季麦田管理,为夏粮丰收打好基础。

  河北省农业厅

  2018年9月10日

  河北省2018年秋季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技术意见

  今年小麦秋种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绿色丰产高效为目标,以节水优质抗逆为核心,强化"一控两减"技术,稳步优化品种布局,加强节水稳产、优质专用品种推广,着力提高播种质量,突出防灾减灾技术。重点抓好8个环节关键技术。

  一、抓好种子质量,准确把控播种量

  由于天气原因,今年小麦种子千粒重较常年偏低,雨后收获的种子发芽势也有所下降。因此,播种前要分批次精准测定小麦种子的千粒重和发芽率,并根据测定数据及田间出苗率(一般按80%)计算出适宜的播种量。在适宜播期范围内,冀中南麦区亩基本苗20万~25万为宜,冀东麦区25万~30万,北部麦区30万左右。若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实现适时播种,则播量需适当加大,每晚播一天每亩增加1万基本苗,但最多不宜超过35万。

  二、抓好种子处理,防控土种传病害

  2017~2018年小麦生产季,茎基腐病、纹枯病、赤霉病等通过土传或种传的病害发生较重。种子处理是有效控制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危害的关键措施。在种子处理上,推荐选用6%戊唑醇+70%吡虫啉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用22.6%噻虫嗪+2.2%咯菌腈+2.2%苯醚甲环唑拌种,实现对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的"一包多防"与"一拌多效"。药剂拌种的操作规则为:先拌杀虫剂,闷种晾干后再拌杀菌剂;先拌乳剂,待吸收晾干后再拌粉剂,拌种要随拌随用,不宜久放。

  三、抓好适期播种,提高苗情质量

  牢固树立适期播种的思想,遵循播期、播量、地力、品种相配套的原则,为争取冬前一、二类苗打下基础,为实现抗逆防灾稳产赢得主动。

  (一)集中播种,多种适时小麦

  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6~18℃,半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4~16℃为适宜播种期。在适宜温度下播种,从播种到越冬前的活动积温能达到500~600℃,小麦个体可达到主茎叶5~6片、单株茎数3~5个的壮苗标准。在每亩基本苗20万~25万时,冬前群体总茎数可控制在70万~100万的适宜范围。由此估算出全省各地小麦适播期为:南部麦区10月8日~18日;中部麦区10月5日~13日;北部麦区10月1日~8日,冀东麦区9月26日~10月5日。

  (二)足墒播种,确保一播全苗

  小麦播种底墒指标为耕层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70%以上(即攥把土捏成团落地散)。底墒足时可趁墒播种。底墒不足时,在保证小麦适时播种的前提下,玉米收获后及时浇水造墒,并本着"宁晚勿滥"的原则造好底墒,底墒水每亩灌水量20~40 方。提倡玉米收获前10~15天带棵洇地,做到"一水两用",既可促进玉米灌浆又可为小麦播种造足底墒,每亩灌水量20~30方。重黏土地一般不在小麦播前造墒,可在播种后适时浇灌蒙头水。

  四、加强节水抗逆和优质强筋品种推广,优化种植布局

  选用节水、优质品种,兼顾品种熟期和抗逆性。宜选择灌浆快、成熟早的品种,避开干热风、后期降雨等气象灾害。推荐品种布局为:

  (一)冀中南部区域:邯6172、石新828、河农6049、邯麦15、邯农1412、河农7069、衡4399、衡S29、冀麦325、冀麦518、科农2011、农大399、邢麦6号、中麦155、中信麦99、河农6119、石农956、邢麦13、石麦22、观35、轮选103、邢麦7、冀麦418、石农086、婴泊700、冀麦585、邯麦17。

  (二)冀中北部区域:河中麦175、中麦816、沧麦119、轮选169、农大212、京冬18、航麦247。

  (三)黑龙港地区:河农7106、河农827、衡0628、衡6632、衡0816、中沃麦2号、捷麦19、河农6331。

  (四)优质强筋品种:师栾02-1、藁优2018、藁优5218、藁优9415、石4366、石优20、中麦1062。

  五、落实精耕精播技术,提高播种质量

  精细整地、精细播种是保证苗全、苗匀、苗壮的基础措施。针对我省麦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多年旋耕的生产特点,加强农艺农机结合,落实精耕精播技术。

  (一)精细整地。在机械收获玉米的同时或收获后,在田间将秸秆粉碎2~3遍,将秸秆打细打碎并铺匀。旋耕深度达到15厘米以上,旋耕2次。整地时要根据墒情掌握好时间,达到耕层上虚下实、土面细平、无明暗坷垃的要求。连续3年以上旋耕的地块,需进行一次深松,深松应达到30~35厘米。病虫草害发生严重的地块,提倡每3年左右深翻一次,有条件的每亩加2~3公斤秸秆腐熟剂或生防菌剂,可有效压低病虫草害基数,利于实现减药高效防控。推广使用深松、旋耕、分层施肥、强力镇压一体化机具,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

  (二)精细播种。播种深度掌握在3~5厘米,播种机时速不超过5公里,要匀速慢行,以保证下种深浅一致、行距一致,不重播、不漏播。大力推广15厘米等行距及15厘米以下全密种植形式,优化株行配比,提高光热资源利用效率。

  (三)播后镇压。在播种后出苗前土壤表层墒情适宜时,利用专用镇压器进行镇压作业,镇压器重量应在100~130公斤/米播幅。各地应根据小麦播种面积和农机作业时间、作业量,配备足够数量的镇压机械,切实做到播后镇压技术的全覆盖,保证小麦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长,提高抗旱、抗寒的能力。

  六、大力推广测土施肥和减肥增效技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科学施肥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要根据土壤肥力特点和生产效益目标,优化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

  (一)增施有机肥。要充分利用畜禽养殖粪污等废弃物资源,增施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施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耕层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产田亩施有机肥2500~3000公斤,中低产田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

  (二)精准配方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和产量目标确定化肥施用量,根据测土配方数据,确定氮、磷、钾、微肥的合理配比,做到减量精准配方施肥。一般麦田亩总施纯氮14~16公斤,其中底施纯氮6~8公斤,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钾6~7公斤。要积极推广施肥播种复式作业,肥料施于种子侧下方3~5厘米,施肥深度不低于10厘米。

  七、科学实施冬前管理,着力培育壮苗

  以保水增墒、促弱控旺为重点,科学进行冬前管理,为麦田春季管理赢得主动,为实现节水抗逆稳产夯实基础。

  (一)因地制宜浇好封冻水。中北部麦区要适时适量浇好封冻水,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冬灌时间为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4℃、水分可及时下渗时进行,并在土壤封冻前完成。要统筹考虑节水和抗寒,提倡使用喷灌进行灌溉,每亩灌水量在30立方米以内,禁止大水漫灌。灌水后及时划锄,松土保墒。中南部麦区底墒充足、播后镇压、播后有降雨、土壤墒情好的麦田,可不浇封冻水,但遇秋季干旱也应浇好封冻水。沙薄地一般应浇封冻水。

  (二)因苗制宜实施促控管理。冬前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在越冬前要采取机械镇压或化控措施,控旺促壮。底肥不足、苗子偏弱的麦田,要结合冬前浇水,适量补施化肥,促弱转壮。

  八、适时进行杂草秋治,提高防治效果

  杂草秋治可以有效减少麦田杂草基数,降低防治成本。小麦3~4叶期、杂草2叶1心至3叶期,是秋季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宜采用低浓度大容量的喷药方式。针对不同种类杂草推荐以下用药方案:

  (一)防治节节麦和雀麦。每亩用3%甲基二磺隆油悬剂或3.6%的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隆钠盐水分散粒剂,25-30ml/亩兑水30公斤喷雾。

  (二)防治野燕麦、看麦娘、黑麦草等禾本科杂草。每亩用6.9%精恶唑禾草灵乳油40~60毫升加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

  (三)防治播娘蒿、荠菜、猪殃殃等阔叶类杂草。亩用75%苯并硫二嗪酮(苯达松)干悬浮剂1.0~1.8克,或10%苯并硫二嗪酮可湿性粉剂,或2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50~60毫升,加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

  (四)防除碱茅、硬草。在小麦出苗后,每亩用2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200~400克,加水20公斤喷雾。

  (五)大力推广利用大型施药机械、植保无人机等先进设备进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在提高作业效率和防治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减少农药用量,减少包装物污染。除草剂应采用扇形喷头,有条件的地方建议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施药,角度80~100度,距作物高度40~70厘米,以保证最佳效果。在进行防治作用时应注意周围敏感性作物,避免产生药害,并确保药械专用。如遇干旱天气,一定要按照稀释比例,保持充足的配水量,以保证对杂草的防效。

 

声明:

① 本网站所有原创/整理的文章、图表、数据、资料,版权均为食安通(www.eshian.com)所有,如需转载,须注明“来源:食安通(www.eshian.com)”,

② 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媒体的文章、图表等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需保留 “来源:XXX” (非食安通)。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6219-9800

同类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