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更新时间:2019-05-08 点击:1297
各市农业农村局:
现将《2019年度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2019年5月6日
2019年度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粮食安全战略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质量效益,巩固提升我省粮食综合产能,特制定2019年度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指导意见。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全省粮食产能县(市、区)中分批次、整建制推进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2019年度创建县由各设区市汇总, 具体名单见附表1),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先进机械等现代化节水、节肥、节药新机具、新设备,大力推行全程社会化服务,加快实现粮食生产良种化、标准化、绿色化、机械化和服务全程社会化"五化"目标,有效减少淡水、化肥、农药使用量,示范带动全省粮食生产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二、创建内容和目标
创建内容主要包括粮食(小麦、玉米、大豆)和杂粮(水稻、谷子、甘薯)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两部分。其中,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为必选项,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杂粮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资金,主要用于物化投入、购买社会化服务和技术指导服务。其中购买种子、肥料、农药等直接农业生产资料(不含农业机械、生产设备类)的物化投入比例不超过总资金的20%。
(一)粮食(小麦、玉米、大豆)绿色高质高效创建
重点围绕攻关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区"建设,示范应用粮食优良品种,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试验示范水肥一体化,先进耕作、播种、灌溉、植保等现代化节种、节水、节肥、节药新机具、新装备,实现粮食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创建期限自2019年夏种开始,2020年夏收结束。创建作物为玉米-小麦或大豆-小麦。
一是攻关区。面积100亩以上。
1.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分作物集成组装1~2套适宜区域性、大规模推广的绿色生态环保、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效能显著提升的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
2.全面展示应用水肥一体化、宽幅精播等先进耕作、灌溉、植保等现代化节种、节水、节肥、节药新机具、新设备。
3.每县至少建设1处监测农田环境、苗情、墒情的物联网监测站(设备清单见附表2),推广应用"互联网+"智慧农业技术,开展大田作物长势、近地气象、土壤墒情等信息监测。各创建县采集获取的数据,将统一汇总至"山东省智慧农业平台"进行分析处理,切实提高全省粮食生产信息化水平。各创建县务必严格按照清单中的设备性能规格建设,严禁随意降低标准,切实保证建设质量,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设备招标前,以设区市为单位,组织创建县与省智慧农业平台工作人员联系,进行数据对接等工作。
二是示范区。沟桥路渠涵林电等基础设施齐全配套,粮食作物集中连片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示范区可分片实施,每个片区粮食集中连片面积不低于2000亩,便于群众参观学习,提高示范带动能力。
1.建设新品种展示示范中心(场)。面积100亩左右。主要开展粮食新品种引进筛选、区域试验、展示示范和配套技术推广。示范中心(场)要建设在交通便利、肥力均匀、排灌方便的地块。每个品种设小标识牌,简明扼要标识示范品种名称、特征特性、适宜推广范围、重点配套栽培技术等,调查、记载展示品种特性,并统计产量。定期组织现场观摩培训,引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确选种、科学用种。
2.集成推广"全环节"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围绕耕种管收各环节,普及粮食优良品种,因地制宜推广秸秆还田、机械深耕、测土配方施肥、宽幅精播、机械镇压、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防双减"、水肥一体化等成熟粮食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区内粮食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机械镇压、小麦宽幅精播、"一喷三防",玉米"一防双减"、大豆"一三三"高产栽培等技术到位率达到100%,化学农药使用量比非示范区减少5%以上。近三年内没有实施深耕或深松的地块要全部实施一遍。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先进耕作、灌溉、植保等现代化节水、节肥、节药新机具、新设备,新机具、新设备综合应用面积不低于80%。
3.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服务能力强、经营管理好、农民认可度高的农业专业服务公司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统一耕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收获"五统一"社会化服务。每个创建县支持粮食类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专业服务公司、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不少于3个,区内社会化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4.打造"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由地方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主导,依托省内农业龙头企业和粮食收储、加工企业,联合种粮大户、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以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技术部门为科技支撑,以示范区为平台,通过订单种植,大力推行"企业+示范区+农户(合作社)"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模式,推进产销衔接,形成山东优质粮食生产标准,打造优质粮食山东(地方)品牌。每个创建县要对接1~2个粮食收购、加工或销售类企业,重点发展优质强筋小麦、专用玉米、高蛋白大豆等,区内订单生产面积达到80%以上。
三是辐射区。单一作物集中连片种植,全年创建作物面积累计不少于10万亩。区内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以1~2项关键绿色高质高效技术为核心,大力推广示范区内成熟的绿色节本高效技术,关键技术到位率不低于80%;大力推行社会化服务,区内创建作物耕、种、管、收社会化服务面积均达到70%以上。
(二)杂粮(水稻、谷子、甘薯)绿色高质高效创建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结合当地生产实际,积极开展优质水稻、甘薯、谷子、杂粮杂豆等特色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创建。
一是建设特色品种展示示范中心(场)。面积50亩以上,主要展示示范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特色作物和品种。其中,水稻要重点选择品质优、食味好、熟期适宜、稳产抗病等品种。甘薯要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淀粉加工、鲜食、色素提取、菜用等不同品种类型。杂粮杂豆除了对传统特色品种提纯复壮外,还要引种国家和省品种审 (认、鉴)定的品种。特色品种展示示范中心(场)要建设在交通便利地块,展示品种要达到10个以上,每个品种设小标识牌,简明扼要标示示范品种名称、特征特性、适宜推广范围、重点配套栽培技术等,并组织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现场观摩、开展培训等,促进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优化调整。
二是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耕作制度,集成组装绿色优质、轻简化、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在水稻上,重点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麦茬稻直播、一次性施肥、水稻+种养等技术;在甘薯上,重点推广脱毒种薯种苗、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安全贮藏等技术;在杂粮杂豆上,重点推广精简化播种、合理施肥、适时收获等技术。根据不同作物种类,至少总结1套绿色生态环保、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效能提升的杂粮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技术模式。
三是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沟桥路渠涵林电等基础设施齐全配套,作物相对集中连片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基地内实行统一耕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机械作业,优良品种、社会化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基地要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积极创建产品品牌,特色品牌不少于1个;探索建立"基地+企业+品牌+销售"的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
三、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农业农村部门要与财政部门密切合作,监督、指导创建县做好实施工作。各创建县要成立由党委或政府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合理选择实施地点,精心编制实施方案,协力推进工作落实。
(二)科学编制方案。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按照省级要求,科学编制资金概算,制定详细具体的县级实施方案,市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组织专家对创建县实施方案和资金概算进行评审。创建县实施方案(含资金概算表,见附表3)经市级农业农村部门批复后,于5月30日前报省农业农村厅备案。
(三)强化过程管理。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将全面建立与项目管理方式改革相适应的绩效评价制度,依据下达各省的任务清单和绩效目标,适时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建立健全以结果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实行奖优罚劣。市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及时组织考核验收,并将考核验收结果在实施结束后一个月内报省农业农村厅。各创建县要建立健全工作档案,规范进行档案管理,及时将相关文件、影像资料、监测数据等归档立卷,存档备查。
(四)加强技术指导。为确保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取得实效,我厅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联合开展粮油作物产研推一体化工作机制建设,印发了《关于建立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产研推一体化工作机制的通知》(鲁农种植字〔2019〕5号),组建了山东省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专家指导组,下设小麦、玉米、花生、大豆四个分组,共同负责全省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技术推广应用和指导服务工作。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与有关专家组对接,通过开展现场观摩、集中培训、巡回指导、测产验收等,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示范区要设立醒目的标识牌(样式见附表4),规范介绍示范区内种植的主要品种和采用技术的要点,让种粮农民看得到、学得会、用得上,扩大宣传效应。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的好经验、好典型,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王泽文、杨阳,0531-67866158
邮箱:sdyangyang@shandong.cn
附件:1.2019年度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县名单
2.大田农业物联网监测系统设备清单
3.2019年度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资金概算表
4.全国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县标牌(样式)
声明:
① 本网站所有原创/整理的文章、图表、数据、资料,版权均为食安通(www.eshian.com)所有,如需转载,须注明“来源:食安通(www.eshian.com)”,
② 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媒体的文章、图表等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需保留 “来源:XXX” (非食安通)。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6219-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