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 更新时间:2018-05-07 点击:1314
各盟市农牧业局:
为切实做好2018年全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助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农业转型升级,我厅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农区土蝗、草地螟、粘虫和马铃薯、玉米、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以及保护地蔬菜重要害虫生物防治技术方案。现将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1. 2018年农区土蝗防控技术方案
2. 2018年草地螟防控技术方案
3. 2018年粘虫防控技术方案
4. 2018年马铃薯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5. 2018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6. 2018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7. 2018年保护地蔬菜重要害虫生物防治技术方案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
2018年4月2日
附件1
2018年农区土蝗防控技术方案
一、发生趋势
预计赤峰市中北部局部、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包头市固阳县和达茂旗农牧交错区的局部偏重发生;乌兰察布市阴山北麓、兴安盟科右中旗中等发生;其余地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1000万亩。
二、防控目标
土蝗达标区处置率达7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占60%以上,生物防治占60%以上,蝗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实现“土蝗不扩散危害”的目标。
三、防控策略
贯彻“改治并举”治蝗工作方针,依据“挑治为主,普治为辅,巧治低龄,控制在扩散危害前”的策略,协调运用农业、化学、生物和生态方法,综合治蝗。中低密度发生区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等绿色治蝗技术;高密度发生区及时开展应急防控,科学选药,精准施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蝗区生态环境,促进蝗虫灾害的可持续治理。
四、防控措施
(一)防治指标与适期
土蝗防治指标为5头/㎡,防治适期为蝗蝻3~4龄盛期。
(二)主要技术措施
1.生物防治技术:在20头/㎡以下的中低密度发生区,使用蝗虫微孢子虫、印楝素、苦参碱等微生物农药或植物源农药防治。使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时,可单独使用或与昆虫蜕皮抑制剂混合进行防治。
2.生态控制技术:可通过垦荒种植、减少撂荒地面积,春秋深耕细耙(耕深10~20cm)等措施破坏土蝗产卵适生环境,压低虫源基数。
3.化学药剂防治技术:在20头/㎡以上的高密度发生区采取化学应急防治。可选用马拉硫磷、高氯·马、阿维·三唑磷、吡虫啉等农药。集中连片面积低于500 hm2的区域,可组织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使用大型施药器械开展防治;在集中连片面积大于500hm2以上的区域,提倡进行飞防,推广GPS飞机导航精准施药技术和航空喷洒作业监管与计量系统,监控作业质量,确保防治效果。在玉米等高杆作物田以及发生环境复杂区,重点推广烟雾机防治,应选在清晨或傍晚进行。
注意事项:①治蝗期间正值高温季节,加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防止农药中毒事故。②规范操作施药机械,防止安全事故发生;飞机作业严格遵守通航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严禁强行作业。③飞机治蝗应提前进行作业区勘测,明确飞行障碍和地面避让场所;飞行作业前10天发布飞防作业公告,明示作业期限、区域和施用农药品种,提醒和指导放蜂、放牧等敏感行业安全转场。
五、关键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责任机制,分管行政领导任指挥长,合理调整、补充、完善各级治蝗指挥机构的组成成员,确保防控措施和防控任务落实到位。
(二)及时开展蝗情监测
加强蝗虫监测队伍的建设,严格执行土蝗测报调查规范,加大普查范围,适时开展拉网式普查,准确掌握蝗情,及时发布预报,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三)落实蝗虫周报制度
从5月起,各级植保部门每周填写蝗虫周报并逐级上报,确保信息传递畅通。
(四)提早做好应急防控
要建立健全蝗虫应急防治队伍,统一着装和配备大中型施药机械;提早准备好治蝗农药、药械及防蝗预案并组织应急防控演练,一旦出现大面积的高密度蝗群,及时实施防控。
附件2
2018年草地螟防控技术方案
一、发生趋势
预计一代幼虫轻发生。条件适宜、降水较多、成虫迁入量大的部分地区将中等发生。农田及周边草滩发生50万亩左右。
二、防控目标
重发生区及时开展应急防治,控制幼虫大规模群集迁移危害,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防治效果达85%以上,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中低密度区处置率达到70%以上,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下。确保草地螟常发区农田不成灾、偶发区农田不造成严重危害。
三、防控策略
阻击外来虫源,控制本地虫源。以防治幼虫为主,诱杀成虫为辅,除草灭卵,加强农田周边公共地带应急防治。
四、防控措施
(一)防控重点区域
1 .越冬代成虫重点防控区域。鄂尔多斯市和兴安盟等东部盟市部分农区及农牧交错区。
2.幼虫重点防控区域。鄂尔多斯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等区域。
(二)主要技术措施
1.生态调控技术。对越冬区,实行秋耕冬灌春耙,破坏越冬场所。种植荞麦、糜、黍等草地螟非喜食作物实行生态控制。
2.灯光诱杀成虫技术。在草地螟越冬代成虫重点发生区和外来虫源降落地,提前安装杀虫灯等物理诱杀工具,及时诱杀草地螟成虫和其他害虫。杀虫灯应安置在视线开阔,周围无遮挡物,种植玉米、豆类、向日葵、苜蓿等喜食植物的场所。安灯高度以灯底高出周围主要作物顶部20cm为宜。
3.中耕除草灭卵技术。种植草地螟非喜食作物的田块,于产卵前除净田间杂草。种植草地螟喜食性作物的田块,于产卵盛期结合中耕除草灭卵,将除掉的杂草带出田外沤肥或集中处理,同时要注意清除田边地埂和夹荒地的杂草,以免幼虫迁入农田危害。幼虫已孵化的田块,一定要先打药,后除草,避免幼虫集中向农作物转移为害。
4.幼虫迁移阻止技术。草地螟严重发生区域,防止幼虫从草原、荒地、林带等交界处以及退化草场向农田迁移,在未受害或田内幼虫量少的地块和某些幼虫龄期较大虫量集中危害的地块四周,实行挖沟、打药带、立膜阻隔的方法,防止扩散危害。
5.药剂防治技术。3龄幼虫前(卵始盛期后10天左右)选用苦参碱、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喷雾防治(注意田边、地头、撂荒地幼虫要一并防治)。严重发生区采取药带隔离和应急防治集中歼灭,幼虫分布不均匀的地块应及时挑治。
五、关键工作措施
(一)加强监测预警
调查成虫要注意灯诱和田间调查同步,在查雌蛾卵巢发育级别时,级别高时,要同时查卵、查幼虫,随时掌握虫情动态,及时发布草地螟虫情预报,为做好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二)做好应急防控
草地螟属突发性害虫,要提前做好应急防控的准备,提前储备农药和药械,一旦暴发危害,立即组织应急防控行动,确保不出现迁移为害。
附件3
2018年粘虫防控技术方案
一、发生趋势
预计二代幼虫整体偏轻发生。条件适宜、降水较多、成虫迁入量大的部分地区将中等发生,主要发生在通辽市、赤峰市和兴安盟中南部地区。其余地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00万亩左右。
二、防控目标
粘虫达标区防治处置率达到95%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覆盖率达到28%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
三、防控策略
控制成虫种群数量,减少有效卵量,突出早查早治,抓住幼虫3龄暴食危害前防治关键期,集中连片普治重发生区。
四、防控措施
(一)成虫诱杀技术
1.谷草把法:一般扎直径为5cm的草把,每亩插60~100个,5天更换一次,换下的草把集中烧毁,以消灭粘虫卵。
2.杀虫灯法:成虫发生期,田间安置杀虫灯,集中连片使用,傍晚至次日凌晨开灯。
(二)幼虫防治技术
及时清除田边杂草,幼虫3龄之前施药防治。1.生物农药:在粘虫卵孵化盛期喷施苏云金杆菌制剂,低龄幼虫可用灭幼脲。2.化学农药:当玉米田虫口密度二代达30头/百株和三代50头/百株以上时,可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杀虫剂喷雾防治。
(三)封锁隔离技术
在粘虫幼虫迁移危害时,可在其转移的道路上挖沟,对掉入沟内的粘虫集中处理,阻止其继续迁移;或撒30cm宽的药带进行封锁;在玉米田可撒施辛硫磷毒土,建立隔离带。
(四)保护利用天敌技术
田埂种植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利用蜘蛛、寄生蜂、青蛙等天敌防治粘虫。
五、关键工作措施
(一)加强监测预警
各级植保部门,要抽调技术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认真开展调查,加强对三代粘虫的监测,随时掌握虫情动态,及时发布预报,为做好应急防控提供依据。
(二)加强技术指导,全面开展联防统治
各级植保部门要充分利用手机、广播、电视、现场会、黑板报、宣传单等有效形式,做好宣传培训和防治技术指导工作。要提前做好应急防控的准备,提前储备农药和药械,一旦暴发危害,立即组织应急防控行动,确保不出现迁移为害。
附件4
2018年马铃薯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一、发生趋势
总体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共发生面积800万亩次,其中病害发生600万亩次,虫害发生200万亩次。
马铃薯晚疫病: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00万亩。主要发生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北部、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
马铃薯早疫病: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50万亩。主要发生在呼伦贝尔市、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锡林郭勒盟南部、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包头市固阳县、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达拉特旗。
马铃薯病毒病: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00万亩。主要发生在乌兰察布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和呼和浩特市。
其它病害:发生面积150万亩次。枯、黄萎病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黑痣病中等发生;炭疽病轻发生,主要发生在武川县、察右中旗、察右前旗;黑胫病轻发生,主要发生在兴和县、化德县;马铃薯环腐病、疮痂病等零星发生,局部地块偏重发生。
马铃薯虫害: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00万亩。以地下害虫、二十八星瓢虫、芫菁为主。主要发生在乌兰察布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
二、防控目标
病虫害发生区防控处置率95%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占防控面积的3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
三、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进绿色防控,选用优质脱毒种薯,优先采用抗病品种、种薯处理和健身栽培等技术,根据预测预报科学用药,加强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群众联防联控相结合。
四、防控技术措施
(一)晚疫病
1.播种期。(1)选用抗病品种。(2)种薯处理。提倡小种薯插种,需切块播种时,多把切刀轮换浸泡在75%酒精中2~3秒钟或高锰酸钾溶液中5~6分钟消毒使用。种薯切块后可选用代森锰锌或甲基硫菌灵等药剂加上滑石粉,以5:95的比例拌种,每千克混合剂处理种薯100kg。(3)健身栽培。合理密植,推广高垄、大垄栽培,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适当增施钙肥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避免与茄科类、十字花科类作物连作或套种。
2.生长期。(1)控制徒长。在现蕾期有徒长迹象时,采用烯效唑或马铃薯专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匀喷雾控制徒长。(2)依据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监测,确定防治最佳时期。或在中心病株始见期,选用丙森锌或氟啶胺或氰霜唑或枯草芽孢杆菌等保护性杀菌剂进行全田喷雾处理,进入流行期后,依据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或田间监测,选用氟啶胺或烯酰吗啉或氟菌·霜霉威或嘧菌酯·霜脲氰或嘧菌酯等药剂进行防控。防治应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主,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技术,施药间隔期5~7天(视天气及发病情况),喷药后4小时遇雨应及时补喷。注重轮换用药,提倡加入有机硅助剂以提高药效;(3)收获前预防块茎感病。马铃薯收获前2周进行杀秧,把茎叶清理出田外集中处理。杀秧后地表喷施一次霜脲·锰锌预防块茎感病,选择晴天收获。
3.贮藏期。薯块入窖前要在阴凉通风处堆放3天并且去掉薯表面泥土,剔除病薯、畸形薯和伤薯。把薯窖的表土及残存的杂物清理出窖外,薯窖底层垫枕木,上铺木板或木条,同时选用百菌清喷雾消毒,也可选用百菌清烟剂熏蒸进行消毒,施药后密闭36小时后通风。贮存量控制在贮窖(库)容量的2/3以内。贮藏期间加强通风,温度控制在1~4℃范围,湿度低于90%。
(二)早疫病
1.农业防治。选用抗(耐)病品种,增施有机肥;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适量增施钾肥,适时喷施叶面肥;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促进植株健康。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丙森锌或代森锰锌(螯合态)等药剂1~2次,发病较重时,用百菌清、啶酰菌胺、烯酰·吡唑酯、苯醚·甲环唑、噁唑菌酮·霜脲氰等药剂防治,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三)病毒病
采用优质脱毒种薯播种。生长期根据蚜虫发生情况,采用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加矿物油进行喷雾防治,同时加强水肥管理。
(四)黑痣病
1.农业措施。选用干净无病种薯播种;实行三年以上轮作,最好与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倒茬;整地精细,当地温在10℃以上进行播种,播种深度10~14cm。
2.种薯处理。可选用代森锰锌或甲基硫菌灵加滑石粉,以5:95的比例拌种,每千克混合剂处理种薯100kg;也可用氟唑菌苯胺等药剂喷雾拌种,也可用氟酰胺·嘧菌酯喷施沟面和种薯。
3.生物防治。用木霉菌或双核丝核菌生物药剂播种时拌种或沟施,可减轻发病。
(五)黑胫病
1.选用抗病品种。2.选用无病种薯,采用小整薯播种。3.切刀消毒。4.轮作1年以上。5.选用噻菌铜或噻霉酮药剂浸泡种薯或拌种。6.及时拔除病株。发现病株应及时全株拔除,集中销毁,在病穴及周边撒少许熟石灰。7.药剂防治。用噻菌铜或噻霉酮药剂灌根处理。
(六)其它土传病害
主要包括疮痂病、粉痂病等。
1.选用无病种薯。2.与小麦、玉米和豆类轮作3年以上,避免与烟草、茄子、辣椒、西红柿、向日葵等作物轮作。3.增施腐熟有机肥和生物菌剂。
(七)地下害虫
主要包括金针虫、蛴螬、蝼蛄、地老虎等。
1.农业防治。秋季深翻地,清洁田园及周边杂草,带出田外处理。
2.物理防治。田间安放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地下害虫成虫,控制虫源基数;杀虫灯每30~50亩一盏灯,灯间距离150~180m,离地面高度1.5~1.8m。
3.化学防治。可选用溴氰菊酯喷雾。在成虫出土前,地面撒施毒死蜱或辛硫磷拌土撒施。
4.生物防治。播种时可选用绿僵菌或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混土处理。
(八)二十八星瓢虫
在卵孵化盛期至三龄幼虫分散前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或磷辛硫或阿维菌素进行叶面喷雾,施药间隔期7~10天。
(九)蚜虫
1.农业防治。铲除田间、地边杂草。2.生物防治。用苦参碱、除虫菊等生物药剂防治。3.药剂防治。用吡虫啉、噻虫嗪等药剂喷雾防治。 五、关键工作措施
(一)加强监测预警
马铃薯出苗后,在生长的关键期,实施定点监测与大田普查相结合,充分利用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对马铃薯晚疫病准确监测,提前发布防控指导信息,实现科学防控。
(二)强化宣传指导,提高防控意识
充分利用手机、电台、广播、网络、报刊、板报、明白纸、宣传册、挂图等多种媒体,宣传马铃薯病虫害防控重要性,通过召开现场会、举办农民田间学校等多种形式普及马铃薯病虫害诊断及防控技术,指导农户科学防控,提高防治技术的普及率与到位率。
(三)加强专业化统防统治
针对晚疫病,结合系统监测及田间调查结果,从马铃薯现蕾期至开花期,组织专业化防治队,开展“统一时间,统一指标,统一技术”的统防统治,将晚疫病重发流行风险降至最低。
附件5
2018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一、发生趋势
玉米螟:预计在通辽市科尔沁区、开发区,赤峰市中南部局部,兴安盟南部偏重发生;通辽市开鲁县、奈曼旗、科左中旗,赤峰市大部,呼伦贝尔市岭东农区局部地区中等发生;其它地区偏轻发生。发生约1800万亩次。
地下害虫:预计在赤峰市、兴安盟、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偏轻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其它地区轻发生。发生约1000万亩次。
玉米蚜虫:预计在赤峰市、鄂尔多斯市中等发生,局部重发生。其它地区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发生约300万亩。
双斑萤叶甲:预计在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中等至偏重发生,局部重发生,发生约800万亩。
玉米红蜘蛛:预计中西部地区玉米产区偏重发生,局部重发生,发生约600万亩。
玉米大、小斑病: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鄂尔多斯市、赤峰市、通辽市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500万亩次。
瘤黑粉病、丝黑穗病: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等地局部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150万亩次。
二、防控目标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6%以上。进一步扩大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面积。
三、防控策略
针对玉米不同种植区域和生育期的重点病虫害,优先选用抗耐病虫品种,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突出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实施秸秆粉碎还田、种子处理、苗期病虫害防治、赤眼蜂防螟和中后期病虫防治技术,实现节本增效,保障玉米生产安全。
四、防控措施
(一)防控重点
重点防控玉米螟、地下害虫、二代和三代粘虫、叶螨(红蜘蛛)、玉米大、小斑病。
(二)主要病虫防控技术措施
1.玉米螟:秸秆粉碎还田,减少虫源基数;于春季越冬代化蛹前15天进行白僵菌封垛,防控越冬代幼虫;越冬代成虫羽化期使用杀虫灯结合性诱剂诱杀;成虫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灭卵。心叶末期喷洒苏云金杆菌制剂,或用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等药剂与甲维盐复配喷施,提高防治效果,兼治蚜虫和红蜘蛛等害虫。
2.地下害虫:利用噻虫嗪、溴氰虫酰胺等药剂进行种子处理。
3.玉米蚜虫:玉米抽雄期,蚜虫盛发初期喷施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等药剂。
4.叶螨(红蜘蛛):及时清除田边地头杂草。点片发生时,选用哒螨灵、噻螨酮、克螨特、阿维菌素等喷雾,重点喷洒田块周边玉米中下部叶片背面及地头杂草。
5.玉米大、小斑病: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追肥。在玉米心叶末期(褐斑病在玉米8~10叶期),喷施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井冈霉素A等药剂,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一次。与芸苔素内酯等混用可提高防效。
6.瘤黑粉、丝黑穗病等:选用抗病品种。利用咯菌腈·精甲霜悬浮种衣剂或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
五、关键工作措施
(一)加强监测预报
认真做好定点监测和系统调查,及时掌握玉米螟等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报,各地要通过手机、电台、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发布病虫情预报,提高虫情信息入户率。
(二)加强宣传培训
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防治现场会、印发明白纸以及报纸、广播、电视、农网等多种形式,使广大农民认识防治玉米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向广大农民大力宣传普及玉米螟防控技术。
(三)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支持和倡导专业化统防统治或统一组织农民开展释放赤眼蜂或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等统防统治行动。
附件6
2018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一、发生趋势
水稻苗期病害中等发生。稻瘟病和细菌性褐斑病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病害发生面积约50万亩次;虫害以稻蝗等为主,发生面积30万亩。
二、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专业化防治面积达到40%以上。
三、防控策略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分区治理、绿色增效”为总体策略。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优先采用抗(耐)病虫品种、健身栽培、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控技术,提高稻田生态系统控害能力,协调应用高效、低风险农药合理使用技术。推进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相融合,促进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水稻产量、质量和稻田生态安全。
四、防控措施
(一)选用抗(耐)性品种。
选用抗(耐)稻瘟病的品种,避免种植高(易)感品种,及时更换种植年限长的品种,实行品种多样化,合理布局种植不同遗传背景的水稻品种。
(二)种子消毒。
用咪鲜胺、氰烯菌酯、乙蒜素浸种,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
(三)健身栽培。
加强水肥管理,适时晒田,避免重施、偏施、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逆性。
(四)生物农药防治。
井·蜡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嘧肽霉素等防治稻瘟病技术。在叶(苗)瘟出现急性病斑或发病中心和破口抽穗初期,均匀喷施井·蜡质芽孢杆菌或枯草芽孢杆菌或嘧肽霉素,齐穗时再喷1次,对稻瘟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使用蝗虫微孢子虫等生物农药和其他植物源农药防治稻蝗。
(五)稻鸭、稻鱼、稻蟹共育。
水稻移栽后7~10天,禾苗开始返青分蘖时,将15天左右的雏鸭放入稻田饲养,每亩稻田放鸭10~20只,破口抽穗前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活动,可减轻病虫草的发生为害;水稻移栽返青后,将鱼苗放入稻田,每亩稻田放体长6cm左右鱼苗300尾,其中鲤鱼240尾,草鱼60尾。7月中旬开始投饵料,其比例是稻田鱼苗体重的2%;待稻田内分蘖肥施完后,将扣蟹放入稻田,选择规格整齐、活力强、肢体完整、无病且体色有光泽的1龄蟹种,规格以100~200只/kg为宜,扣蟹入池前需将蟹种几次浸泡以适应环境,再用氯化钠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才可完全放入扣蟹。每亩稻田放养350~650只,每天投饲2次,以动物饲料为主。
(六)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防治。
稻瘟病常发区秧苗带药移栽,分蘖期田间出现急性病斑或发病中心时施药控制叶瘟,破口抽穗初期施药预防穗瘟。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农药,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可选用三环唑、咪鲜胺、氟环唑、氯啶菌酯等农药品种进行防治。
五、关键工作措施
(一)搞好监测预报
合理设置监测站点,完善监测设施,安排精干技术力量,规范开展水稻重大病虫害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准确发布预报,紧急情况发布警报。
(二)抓好技术示范展示
在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建立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以点带面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展示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效果。
(三)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大力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鼓励农药生产经营企业、农业生产服务组织、种植大户等创办专业化防治组织,鼓励专业化防治组织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开展跨区作业服务。
附件7
2018年保护地蔬菜重要害虫生物防治技术方案
一、发生趋势
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
菜蚜、白粉虱、叶螨和小菜蛾:在通辽市,赤峰市红山区、元宝山区、宁城县,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市中等至偏重发生;菜青虫、斑潜蝇:偏轻至中等发生;其它虫害:偏轻发生。
二、防控目标
保护地蔬菜重要害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5%以上,害虫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下,比常规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使用50%以上,提高蔬菜品质。
三、防控策略
针对保护地蔬菜害虫发生特点,采取“提前预防、压前控后”以及“节本增效、可持续防控”策略,以健康栽培、物理隔离和生态控制等减少虫源基数技术为基础,以释放天敌昆虫和应用生物农药为主要手段,将害虫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
四、主要生物防控技术
(一)健康栽培控制虫源基数技术
1.清洁棚室:前茬作物采收后及时拉秧清棚,彻底清除残枝、落叶、裸根等,集于棚外深埋或沤肥。
2.土壤消毒:定植前均匀适量撒施土壤消毒剂杀灭病菌,处理后增施有益菌肥。
3.物理防治技术:在棚区悬挂杀虫灯,约50亩左右悬挂一盏,诱杀棚区鳞翅目成虫;棚室定植前,消毒后,在棚室旁设置缓冲间,门口和入口及上下通风口安装60目防虫网,阻隔害虫进入棚内为害;定植后悬挂黄板,一亩棚室可先挂10~15张,高度以离植株顶部10~15cm为宜,并随植株生长随时提升。蓟马较重的棚室,可同时挂蓝板诱杀,方法同黄板,只是高度以与植株平行或稍低为宜。如棚室内某种虫害发生较重,可选用带性诱剂的黄板,效果更佳。
4.棚室消毒:覆盖防虫网后,用异丙威烟剂、百菌清烟剂按标签说明进行密闭熏蒸或药剂均匀喷洒墙壁、棚膜、缓冲间1~2次。夏季休棚时,利用太阳能进行高温闷棚7~15天。
5.种植功能植物:棚间空地种植芝麻、苜蓿等利于天敌昆虫繁衍的蜜源植物,或在通风口前种植芹菜、茴香等对害虫有驱离作用的趋避植物。
6.健康栽培:采用全程大垄高台、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微灌和水肥一体化的种植方式;采用隔畦分灌法来控制棚内湿度;采用安装自动卷帘机、自动恒温放风器或大棚恒温调节器来控制棚室内温度;采用振动器授粉、施用印楝素、印楝肥、C02发生器、植物补光灯等来营造适宜作物生长而不利病虫害发生的良好环境。
(二)天敌昆虫释放技术
对于白粉虱发生生严重的棚室,应释放丽蚜小蜂,在白粉虱初发期开始释放,丽蚜小蜂按2000头/亩,隔7~10天放一次,连续释放3~5次。并在棚室上下通风口安装40目防虫网,防止丽蚜小蜂逃逸,且不能使用任何杀虫剂。
(三)生物农药防治技术
生物农药防治技术作为天敌昆虫释放技术的补充,当保护地害虫发生较重、天敌控制作用暂时不足或失效时使用。使用时注意避免生物农药对天敌昆虫的杀伤作用。
通常在害虫点片发生或盛发初期施药,可选用植物源或微生物源杀虫、杀螨剂。粉虱类可选用球孢白僵菌、矿物油和乙基多杀菌素等药剂;害螨类可选用矿物油、藜芦碱、浏阳霉素等药剂;蚜虫类可选用藜芦碱、鱼藤酮、除虫菊素、苦参碱等药剂;蓟马类可选用乙基多杀菌素、多杀菌素等药剂。
五、关键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配合
成立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明确具体工作责任人和技术负责人,落实工作责任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技术实施方案,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开展技术指导,大力宣传培训
一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现场会、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向农民宣传普及生物防控的技术及优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广大菜农积极采用生物防控技术防治蔬菜重要害虫;二是组织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对基地菜农进行技术培训,提高菜农对生物防控技术认识和科学种菜技术水平;三是在蔬菜病虫害发生与防治关键时期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三)加强生产投入品监管
生产中严格禁止使用禁、限用农药,以及假冒伪劣产品。植保部门加强监督检查,种植农户要对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实行全程监管。
(四)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
建立蔬菜合作社,实行专业监测、技术统训、农药统供、防治时间统定。通过蔬菜合作社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带动蔬菜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应用工作的开展。
声明:
① 本网站所有原创/整理的文章、图表、数据、资料,版权均为食安通(www.eshian.com)所有,如需转载,须注明“来源:食安通(www.eshian.com)”,
② 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媒体的文章、图表等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需保留 “来源:XXX” (非食安通)。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6219-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