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更新时间:2023-04-07 点击:97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型国有企业: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和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分工,着力推进产业振兴战略,实施产业体系提质升级行动,实施实体经济、新型工业和制造业强区联动计划,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增长点,打造增长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主要目标
——工业运行更加稳健。到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800亿元以上,增速高于全区GDP增速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速达到10%以上。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到2027年,规模以上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0%,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25%和15%以上。
——创新能力更加强劲。到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到45%以上;全区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
——两化融合更加深入。到2027年,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6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8%,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
——绿色发展取得突破。到2027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完成国家和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力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4%。
二、推动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1.做优做强新型材料产业。围绕高性能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储能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着力打造光伏、烯烃下游高端树脂、高性能纤维及复合、锂离子电池、铝镁合金、电子信息、特色精细化工材料等7条优势特色产业链。积极构建“一核五群”发展格局,即银川市新材料产业研发和技术创新核心区;光伏、化工、锂电池材料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高性能金属、精细化工材料2个500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到2027年,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超过4500亿元,打造新型材料产业基地。(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自治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抓机制成员单位)
2.优化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高水平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一批百万千瓦级光伏、风电基地,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有序提升氢能产业规模,推进建设一批绿氢应用场景和试点示范项目。大力发展储能产业,补齐储能电池本地配套短板。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延伸新能源产业链,提升光伏、风电装备配套能力。到2027年,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6000万千瓦,占电力装机比重超过55%,清洁能源产业产值超过1200亿元,打造绿色能源产业基地。(责任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自治区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抓机制成员单位)
3.加快壮大装备制造产业。巩固提升智能仪器仪表、先进矿山机械、绿色铸造、精密轴承等传统优势装备产业,做强做精高端工业母机、清洁能源装备、智能电工电气等优势特色装备产业,引进培育新能源汽车制造、现代农业装备、新型环保装备等新兴潜力装备产业,建设以银川市为中心、石嘴山市和吴忠市为两翼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到2027年,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700亿元,打造高端装备产业基地。(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自治区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抓机制成员单位)
4.培育壮大数字信息产业。加快国家“枢纽节点”和“交换中心”双中心建设,打造算力产业链,建成“东数西算”示范、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国家级数据供应链培育“三大基地”。梯度培育壮大软件企业,做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推进半导体材料、蓝宝石等电子元器件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在智能终端、集成电路等领域取得突破。以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电子制造和软件开发核心,依托中卫西部云基地、重点开发区构建“一核一基地多区”的产业格局。到2027年,数字信息产业实现产值超过1800亿元,打造数字信息产业基地。(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自治区数字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抓机制成员单位)
5.延伸发展现代化工产业。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为依托,巩固扩大煤制油、煤制烯烃领先优势,加快煤制油向下游产品延伸,推动煤制烯烃差异化高端化发展,拉长煤制乙二醇下游产业链。巩固氰胺产业国内龙头地位,加快发展医药中间体、高端树脂等行业;大力发展BDO、聚四氢呋喃,打造百万吨级“中国氨纶谷”。延伸发展高端石化衍生产品,推动天然气与石油化工融合发展。推动功能助剂、电子级化学品等加快发展,提升产业间横向配套能力。到2027年,现代化工产业实现产值超过3600亿元,打造现代化工产业基地。(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自治区现代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抓机制成员单位)
6.提档升级轻工纺织产业。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围绕绿色食品深加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全国知名的特色食品加工集聚区。加快原料药、宁夏道地药材向高附加值制剂和成品药转化。重振羊绒加工、升级棉纺织造、壮大化纤制造,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加快复合型差别化纤维的开发及产业化。以配套重点产业为目标,加大包装、印刷、玻璃制品等其他轻工行业培育引进力度。到2027年,轻工纺织产业实现产值超过1500亿元。(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自治区轻工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抓机制成员单位)
三、推动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
7.强化技术创新创造引领。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围绕工业“六基”开展技术攻关,深化“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制度,每年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在新型材料精深加工、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现代化工精细转型、数字信息集成应用、高端装备智能升级、轻工纺织差异发展等方向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鼓励企业依托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数字经济、工业母机、智能机器人、氢能、新型储能等产业领域前瞻性布局,积极抢占新赛道。到2027年,力争实施产业创新重点技术攻关任务100个以上,形成技术成果200项以上,培育一批“单项冠军”企业。(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地级市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8.加快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围绕“六新”产业,培育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完善“飞地育成+离岸孵化”布局,积极发展制造业科创“飞地”。谋划建设锂电池、光伏、现代煤化工、葡萄酒、枸杞、高性能纤维等产业创新中心,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到2027年,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100个以上,培育新型研发机构15家左右。(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地级市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9.加速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大力推行企业研发“前引导、后支持”机制,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及后补助等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健全鼓励国有企业研发的考核制度,确保国有企业研发支出增长率超过全区平均水平。推进科技型企业升级赋能,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示范企业等梯次培育体系,加大瞪羚企业培育力度。到2027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3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0家,创新型示范企业达到100家。(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国资委,各地级市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10.推进创新成果转化运用。建立“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的订单式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培育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大力发展技术交易市场,搭建科技咨询服务、成果转化交易和创新创业孵化服务等平台,引导企业对科技成果、实用技术等进行市场化交易。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加强政府采购政策对创新产品的支持,有序推进创新商品采购工作。加大新产品研制和推广应用,对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给予奖补。(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各地级市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四、推动转型升级增创新优势
11.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提升行动。围绕“六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聚焦技术更新、设备更新、系统更新、节能降碳等关键环节,每年滚动实施技改项目100个以上。开展技术改造示范标杆项目培育,建立目标激励制度机制,为重点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配足融资,培育一批建设快、技术新、效益好的技术改造示范标杆项目。到2027年,完成新一轮高强度、全覆盖技术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产业链整体技术水平。(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地级市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12.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建设。提升产业链综合竞争力,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建设,支持优质企业围绕“六新”重点产业链,每年实施300个延链补链强链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光伏、储能材料、算力、先进半导体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高端装备制造、乳制品、酿酒葡萄、枸杞深加工“十条产业链”。实施“链主”企业培育和产业链协同发展工程,培育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支持“链主”企业嵌入国内外优势产业链。鼓励“链主”企业开放资源,支持中小微企业围绕大企业生产需求,提升协作配套水平,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到2027年,培育20家以上“链主”企业,形成“6+N”产业链体系。(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各地级市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13.促进工业与农业深度融合。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进高端乳制品、枸杞深加工、肉牛屠宰加工等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到2027年,全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加大农机装备引进、研发,加快突破畜牧业、枸杞、葡萄、设施农业等机械化瓶颈。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广智能农机装备示范应用,建设一批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对农机购置给予补贴,建设一批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示范基地。到2027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各地级市人民政府)
14.促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互促。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育打造国家和自治区级服务型制造企业(项目、平台)50家以上,培育30个以上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试点企业,工业设计中心10家以上。完善168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为企业提供采购、物流、分销等生产性服务,到2027年,集聚现代服务机构达到1800家,注册使用企业达到1万家以上。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引导现代物流企业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横向配套、纵向延伸的供应链体系,推动工业园、物流园“两园”融合互促,增强物流业在制造业产销两端保障能力。积极发展工业文化旅游,打造10个以上工业旅游体验基地。(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各地级市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15.开展高水平开放交流合作。统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围绕“六新”产业积极开展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引进和实施一批非资源型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聚焦产业强链补链,加快银川—石嘴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积极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加快融入双循环格局,支持区内企业与全球、全国大市场全方位对接,强化生产原料保障供应,促进优势产品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开展会展产业强链行动,围绕重点产业链延伸和培育品牌,谋划一批产业关联度强、综合影响力大的展会活动。(责任单位:各“六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抓机制成员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商务厅,各地级市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五、推动数字经济成为新引擎
16.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积极创建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推动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建设规模化发展,累计建设120个以上企业级、20个以上行业级互联网平台,实现“六新”产业全覆盖。加快5G建设与应用,围绕“六新”产业打造50个典型5G应用场景。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到2027年,全区上云企业达到1500家,工业企业设备上云率达到全国领先。(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宁夏通信管理局,各地级市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17.推进智能制造深入发展。推动工业企业智能改造诊断服务全覆盖,“量身定制”智能改造方案,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网络化制造示范和智能化改造专项行动,开发一批专用智能制造装备和软件,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智能化装备改造体系,到2027年,再打造100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分批次打造50家左右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地级市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18.突出数字产业赋能作用。制定数字赋能计划实施方案,培育建设“产业云”和“产业大脑”。加快仓储物流、全域旅游、商业贸易等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建设一批大数据产业试点示范项目,促进大数据、云计算、5G等技术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推进北斗位置服务、宁夏(吴忠)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等技术在“六新六特六优”产业中的应用。到2027年,数字经济占全区GDP的40%以上。(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宁夏通信管理局,自治区农村农业厅、文化和旅游厅、商务厅,各地级市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六、推动开发区质效得到新提升
19.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开发区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创新人员管理模式和薪酬管理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进一步完善开发区预算管理体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区建设运营,建立评估退出机制,对运营低效、作用发挥不到位的开发区运营公司及时退出或重整重组。加快开发区商事制度改革,推广容缺办理、多评合一、“区域评”、限时承诺、先建后验等模式。到2027年,全区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000亿元以上,打造2个—3个千亿级、4个—5个500亿级优势园区和一批特色园区。(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国资委、地方金融监管局、财政厅、商务厅,各地级市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级行政审批主管部门)
20.提高开发区节约集约发展水平。推动开发区积极参与“六权”改革,为优质项目充分配置生产要素。建立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库,加大低成本化改造力度,降低入园企业生产要素成本。清理闲置低效用地,完善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机制,推行工业“标准地和弹性供应”。推进园区共建共享,鼓励园区间采取飞地经济、联合共建、委托管理等形式,跨区域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结合园区主导产业、配套资源等条件优化项目布局,制定差异化发展目标,将亩均投入、产值、税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固废资源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率等指标纳入园区考核体系。到2027年,全区开发区亩均产值、亩均税收、投资强度分别提高60%、50%和40%。(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水利厅、生态环境厅,各地级市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21.全面开展智慧园区建设。建立完善智慧园区综合推进机制,构建“1524”智慧园区体系(1个自治区平台、5个地市工业大脑、24个开发区子平台),打造一批特色突出、水平领先的智慧园区示范样板。建立智慧园区发展水平动态评估机制,及时修正园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和服务偏差,提高开发区建设运营水平。到2027年,基本建成集运行监测、用地管理、环境监测、安全监管、协同办公等功能一体的智慧园区管理服务体系。(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宁夏通信管理局,各地级市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七、推动绿色发展呈现新局面
22.全面推进工业有序减碳。研究制定《自治区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梯次推进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实现碳达峰。在宁东基地实施一批二氧化碳规模化捕集、封存、驱油和制化学品等重点项目,推进煤化工与“绿电”“绿氢”等产业耦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开展“绿电园区”试点示范,探索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的智慧能源系统、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建设。加强传统产业重点耗能企业能源管理,开展工业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服务,每年实施节能改造项目30个以上,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到2027年,培育绿色园区12个以上、绿色工厂100家以上。(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各地级市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23.坚决淘汰高耗低效产能。严禁新建、扩建禁止类和限制类项目,严格执行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国家产能置换政策,严控新增产能。制定《自治区工业行业高耗低效产能整合退出实施方案》,综合运用市场、技术、价格等手段,依据环保、安全、质量、能耗等综合标准,推动铁合金、电石、水泥、焦化、活性炭等行业限制类、禁止类产能依法依规有序退出。到2027年,全区淘汰化解产能1000万吨,退出能耗200万吨标准煤。(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应急厅、生态环境厅,各地级市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24.推进资源循环节约利用。以具备条件的自治区级以上园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循环化改造,推动园区污水资源化利用。组织实施能效、水效“领跑者”和工业企业能效、水效对标达标行动,推广应用先进节能节水技术、工艺、装备,树立行业标杆。完善重点园区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加大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力度,创建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到2027年,创建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10家。(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水利厅,各地级市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八、推动市场主体焕发新活力
25.梯度培育发展优质企业。实施大企业倍增计划,力争千亿级企业实现零突破,百亿级、五十亿级大企业数量实现倍增。实施中小企业提升计划,力争每年新增入规工业企业100户以上;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和支持政策,到2027年,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小巨人”企业超过500家。实施优质企业上市“明珠计划”,完善常态化上市企业培育机制,到2027年,新增上市企业5家—10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以上。(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地方金融监管局、国资委,各地级市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26.强化质量品牌塑造。鼓励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及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支持企业利用专利、商品、地理标志等提升重点产业价值链。引导企业制定品牌培育计划,鼓励企业适应、满足、创造、引领消费需求,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宁夏制造”品牌,建立完善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机制。(责任单位:自治区市场监管厅,各地级市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27.加强企业家队伍培育。发展壮大职业经理人队伍,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吸引优秀投资管理者,逐步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选聘比例。持续开展创新型、领军型、成长型民营企业家培育行动,尊重企业家首创精神,营造尊重企业家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非公经济领域领军人才和中小企业星光培训等培训活动。持续开展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评价,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责任单位:自治区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工商联,各地级市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九、推动保障措施适应新要求
28.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自治区党委、政府定期研究“六新”产业的工作制度,深化自治区领导包抓重点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压紧压实责任,促进多重目标、多重政策、多项改革协调配合。完善“六新”产业发展督查督办和考核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责任单位:各“六新”产业包抓机制成员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地级市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29.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工业稳增长综合奖补、重点项目贷款贴息等政策,统筹安排使用自治区级相关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六新”产业及产业转型升级的信贷投放,创新产品和服务,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扩大工业信用贷款规模。发挥自治区引导基金作用,支持“六新”产业发展,吸引社会资本助力重大项目建设。强化惠企政策宣传、直达、落实、评估、修正,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责任单位:自治区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地方金融监管局、国资委、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各地级市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30.统筹要素保障。实行差别化用地政策,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力度,保障工业项目用地,并对重大工业项目用地审批开通绿色通道。推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有效降低工业物流成本。紧扣工业稳增长的需求,加强煤、电、油、气保障协调,推动电力直接交易,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保障成品油、天然气有序稳定供应。根据国家有关政策,适时适度降低社保费率。(责任单位: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31.突出人才支撑。加大对产业中高级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和培养,搭建部区合作、招才引智、成果转化平台,创建东西部人才智力合作新机制,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领军型企业人才、技能型产业人才。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开展“订单式”培养,支持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展培训,加快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人才办,自治区科技厅、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32.优化服务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健全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查处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依法查处,典型案件予以曝光。鼓励引导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便利、高效的服务。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建立完善先进企业、优秀企业家、优秀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大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实体经济、助力工业强区的浓厚氛围。(责任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民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工商联,各地级市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33.统筹安全和发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推进“一竿子插到底”的随机暗访抽查制度。各地市按照“业务相近”和“三管三必须”的原则明确和完善新兴产业、新兴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加快完善开发区应急规划和应急体系建设,科学配置救援队伍、救援装备和救援物资。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发展。(责任单位:各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单位,各地级市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年3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声明:
① 本网站所有原创/整理的文章、图表、数据、资料,版权均为食安通(www.eshian.com)所有,如需转载,须注明“来源:食安通(www.eshian.com)”,
② 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媒体的文章、图表等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需保留 “来源:XXX” (非食安通)。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6219-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