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2023年食品生产监督检查计划的通知

来源: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更新时间:2023-03-21 点击:93

发布单位: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日期: 2023-03-15
失效/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实施日期:
状       态:  
备       注:

 

各设区市市场监管局,赣江新区市场监管局,各省直管县(市)市场监管局:

为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监督检查工作,落实食品生产监管责任,省局研究制定了《江西省市场监管局2023年食品生产监督检查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执行中遇到问题请与食品生产监管处联系。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3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江西省市场监管局2023年食品生产监督检查计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生产经营监督检查管理办法》以及省委、省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具体要求,落实落细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省局制定了2023年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监督检查计划。

一、工作目标

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坚持以法治为根本、以信用为基础、以智慧为手段,系统推进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以下简称食品小作坊)法治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科学监管。以企业自查为前提,日常检查为主体,体系检查、飞行检查、交叉检查为补充,制定科学高效的监督检查工作计划,全面落实食品生产监督检查频次和任务要求。加大重点区域、重点产品、重点问题、重点对象的整治力度,提高监督检查效能,切实发现找准食品生产环节风险隐患,完善问题整改督导机制,组织开展高风险食品生产安全风险会商,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全年实现:全省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小作坊监督检查覆盖率100%,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后处置率100%。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从业人员有效健康证明持有率100%。婴幼儿辅助食品、肉制品、乳制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自查报告率100%,其他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自查率100%。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按要求配备率及抽查考核率100%。

二、检查对象

全省取得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不含特殊食品生产企业),取得登记证的食品小作坊。

三、检查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食品生产经营监督检查管理办法》《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以及总局食品生产监督检查要点要求。

四、检查方式及频次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总局食品生产风险分级分类管理的具体要求,根据风险管理的原则,结合食品生产者的食品类别、业态规模、风险控制能力、信用状况、监督检查等情况,将食品生产者的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分为A级风险、B级风险、C级风险、D级风险四个等级。

(一)对风险等级为A的食品生产企业,原则上每年监督检查1次;

(二)对风险等级为B的食品生产企业,原则上每年监督检查2次;

(三)对风险等级为C的食品生产企业,原则上每年监督检查3次;

(四)对风险等级为D的食品生产企业,原则上每年监督检查4次。

食品小作坊检查频次参照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原则,由各地在制订监督检查计划时结合监管实际合理确定监督检查频次、监督检查内容、监督检查方式以及管理措施。

监督检查必须对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小作坊的生产资质、生产环境条件、进货查验、生产过程、产品检验、贮存及交付、标签和说明、食品安全自查以及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设立、调整、履职情况等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对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抽查考核,并及时将检查结果记入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五、检查计划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按照本级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综合考虑食品类别、企业规模、管理水平、食品安全状况、风险等级、信用档案记录等因素,结合本计划,编制所辖区域年度食品生产监督检查计划。

年度计划应覆盖所有获证的食品生产企业与食品小作坊,重点开展婴幼儿辅助食品、乳制品、肉制品、白酒、粮食加工品、食用植物油、包装饮用水、蜂产品、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等重点品种的专项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抽检多批次不合格和往年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较为突出的生产企业列为重点检查对象。

(一)省级食品生产年度监督检查安排。

落实食品生产监督检查工作要点,严控食品生产环节突出问题,加强对婴幼儿辅助食品、乳制品、肉制品、包装饮用水、食用植物油等较高风险大宗消费食品生产企业“双随机”检查和生产企业体系检查。以风险管控为重点,对重点食品生产企业、近年来屡次监督抽检中发现不合格产品的、被监管部门通报、被投诉举报的以及风险监测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施专项监督检查。对肉制品、食用植物油、粮食加工品、冷冻饮品等重点品种适时组织开展异地交叉检查。与海关、林业等部门开展联合抽查。

(二)市级食品生产年度监督检查安排。

各市局应按照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和省局食品生产检查工作要求,结合辖区监管工作实际,制订本辖区的年度监督检查工作计划,向社会公布并组织实施。同时指导各县(市、区)制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并督促其按照计划实施检查。结合省局部署,组织开展辖区内婴幼儿辅助食品、乳制品、肉制品、粮食加工品、包装饮用水、酒类等重点生产企业的专项监督检查。

(三)县级食品生产年度监督检查安排。

各县(市、区)局应按照风险分级分类管理与辖区监管工作实际,制订本县(市、区)局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向社会公布并组织实施,同时参与省、市级的监督检查工作。

六、重点检查内容

(一)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内容。

在根据总局食品生产监督检查要点要求开展检查的同时,应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1.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情况。重点检查企业是否依法配备与企业规模、食品类别、风险等级、管理水平、安全状况等相适应的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是否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的岗位职责。

2.建立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情况。重点检查企业建立并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等管理制度情况,企业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以及整改情况。

3.规范许可资质管理情况。重点检查企业生产的食品是否属于食品生产许可证上载明的食品类别;企业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现有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设施等事项是否发生变化,如有变化是否按规定报告。

4.生产现场环境卫生条件。重点检查企业厂区、车间周边是否有新增污染源;厂区、车间是否卫生整洁;企业更衣、洗手、消毒设备设施,是否满足正常使用。

5.规范从业人员管理情况。重点检查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是否通过“查安康APP”考核,应对未考试的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抽查考核,经考核不具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的,不得上岗;检查企业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人员是否持有有效期内的健康证明;现场检查食品生产人员个人卫生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6.强化生产过程控制情况。在企业成品库随机抽取1到3批次产品,有专供特定人群的产品至少抽取1个产品,要求企业根据相应生产日期或批号提供生产过程相关记录,重点检查企业是否存在标注虚假生产日期或批号的情况;是否有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情况;是否存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及违规使用新食品原料、药品的行为;是否存在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问题。

7.规范标签、说明书管理情况。重点检查企业的产品标签标识标注的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具体产品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7718和GB28050等规定的事项。重点检查转基因食用植物油是否在标签、说明书上显着标示。

8.产品检验情况。重点检查企业是否具备必备的检验设备,企业的检验人员是否具备相应能力;企业委托其他检验机构实施产品出厂检验的,近一年内的委托检验报告对应的产品数量是否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数量相适应;企业是否按规定保存出厂检验留存样品。对大米生产企业,应检查是否配备重金属检测设备,并按要求记录原粮和成品检验结果。

9.原辅料、成品仓储管理情况。重点检查企业各种原辅料、成品是否按待检、合格、不合格分区存放;易燃、易爆和有毒化学品是否单独存放;是否存放有与企业生产产品无关的原辅料、食品添加剂;原辅料、成品是否离地离墙存放,储存环境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过期原辅料和回收成品未按规定处理。

10.产品标准执行情况与委托加工情况。重点检查企业产品执行标准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重点提醒企业标示产品所执行的标准代号和顺序号时,可以不标示年代号。对接受委托加工的企业,重点检查企业与委托方签订的委托加工协议,是否存在超范围接受委托生产;受委托生产产品标签标识标注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二)食品小作坊监督检查内容。

1.生产主体资格。重点检查食品小作坊名称、地址、负责人、食品种类等信息是否与登记信息一致;登记证是否在有效期内。

2.生产加工场所。重点检查食品小作坊生产场所是否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距离,是否存在交叉污染风险;生产加工场所是否整洁、卫生、通风、无积水,满足操作和安全生产要求。

3.设施与设备。重点检查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的设备和器具是否清洁、卫生、安全;是否具有防鼠、防蝇、防虫等设施,生产场所有无虫害迹象;是否具备必要的冷藏、冷冻、加热、消毒杀菌设施;是否有洗手设施,并配备专用的消毒、干手用品。

4.加工过程控制。重点检查食品小作坊是否有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情况;是否存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及违规使用新食品原料、药品的行为;是否存在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问题。尤其是白酒小作坊,应严查是否存在使用甲醇、工业酒精等非食品原料,超范围使用甜蜜素等食品添加剂行为。

5.人员管理。重点检查食品小作坊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人员健康证明是否在有效期内;现场检查食品生产人员个人卫生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6.原辅料、成品仓储管理。重点检查食品小作坊是否存放有与生产产品无关的原辅料、食品添加剂;原辅料、成品是否离地离墙存放,储存环境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过期原辅料和回收成品未按规定处理。

7.包装与标识。重点检查食品小作坊是否在生产加工的食品包装上如实标明食品名称、主要成分或者配料、食品小作坊名称、地址、登记证名称和编号、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联系方式等内容,并按照规定在显着位置标明“作坊食品”字样。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结合本地实际,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应组织制定食品生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并按照计划实施监督检查,同时督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配齐配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并切实建立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和机制。

(二)加强告诫提醒。省局对全省婴幼儿辅助食品、食用植物油等高风险生产行业组织开展风险会商提醒,对发现的重大风险隐患及时提醒各地开展风险防控;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对乳制品、肉制品、包装饮用水等高风险大宗消费食品企业组织开展风险会商提醒;对抽检屡次不合格企业、举报投诉较多的问题企业实施约谈,并对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开展告诫提醒,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三)加强问题整改。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应完善问题企业整改督导机制,按照监督检查的情况,督促企业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逐一进行核查,确保企业整改到位,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后处置率100%。对检查中发现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应责令其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依法查处。

(四)加强信息管理。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应将监督检查计划向社会公开,及时汇总监督检查信息,分析监督检查结果,查找突出问题,定期对生产企业开展食品风险监控及信用状况评估,掌握实时生产企业动态。

 

声明:

① 本网站所有原创/整理的文章、图表、数据、资料,版权均为食安通(www.eshian.com)所有,如需转载,须注明“来源:食安通(www.eshian.com)”,

② 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媒体的文章、图表等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需保留 “来源:XXX” (非食安通)。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6219-9800

同类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