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福建省人民政府 更新时间:2019-06-05 点击:1289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福建省从源头保障百姓饮用水安全“六个100%”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
福建省水利厅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福建省自然资源厅
2019年5月24日
福建省从源头保障百姓饮用水安全“六个100%”工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推进解决饮用水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从源头保障百姓饮用水安全,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和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及任务
以保护和改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为核心,坚持源头防控、综合施策、系统治理,形成长效机制。到2020年底,实现地市级水源地整治成效100%稳固、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100%整治、乡镇级水源地面源污染100%清理、地下水型水源地安全隐患100%消除、县级以上水源地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100%安装、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的目标(即“六个100%”),打造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铜墙铁壁”,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一)地市级水源地整治成效100%稳固。对地市级饮用水水源地开展“回头看”检查,防止违法违规问题卷土重来,持续做好水源地环境整治巩固提升工作。2019年6月底前,实现地市级饮用水水源地疑难和易反弹问题得到100%稳固解决。
(二)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100%整治。进一步细化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方案,倒排工期、明确责任、深化整治。2019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实现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100%整治。
(三)乡镇级水源地面源污染100%清理。以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吨以上(“千吨万人”)的饮用水水源地为重点,对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进行全面摸底排查,“一源一策”制定整治方案,有序推进清理整治和巩固提升工作。2019年6月底前,形成“千吨万人”水源地名录和环境问题清单,2020年6月底前,实现“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面源污染100%清理。
(四)地下水型水源地安全隐患100%消除。对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基本信息进行全面核实,详细排查水源保护区内环境问题,按照依法处置、因地制宜的原则实施分类处置。2020年6月底前,实现在用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隐患100%消除。
(五)县级以上水源地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100%安装。落实建设经费,科学选址,稳步推进在用县级以上水源地水质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安装。2019年底前,在用县级以上水源地100%实现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监控,并依托省水环境统一监测平台实现互联共享。
(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在全面解决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持续强化风险管控、长效管理,到2020年底,稳定实现我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考核指标100%达标,供水水质进一步提升。
二、主要措施
(一)统筹谋划,全面规范水源地保护。科学划定、调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对符合条件的划定、调整方案要尽快按程序报批。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不再批准新建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逐步取消城市在用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取水许可证到期后不再延续,可将原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调整为应急备用水源。
(二)系统施治,严格排查整治水源地问题。按照“一个水源地、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原则,对排查发现的问题,逐一制定整改方案,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执法,不折不扣完成各项整治任务。对整治工作进展缓慢的重点区域、难点问题加强分析指导,实施周调度、月通报,并视情对责任部门或单位进行公开约谈,直至啃掉“硬骨头”。
(三)强化建设,完善夯实水源地基础设施。完成水源保护区边界的地理界标和警示、宣传牌等标识设置,完善围网、护栏、生态防护林等隔离防护设施。强化对水源保护区内交通穿越应急防护设施、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监控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四)细化管理,健全水源地巡查监管机制。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协调联动机制,实现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和保护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与法治化。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要落实巡查责任、巡查人员、巡查制度和巡查方案,建立实施“321”巡查制度(即一级保护区每月巡查不少于3次,二级保护区每月巡查不少于2次,准保护区每月巡查不少于1次),及时发现、制止、查处水源保护区内环境违法行为。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应重点加强农村生活面源、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巡查监管,防止生活污水、垃圾、农药、化肥等污染物影响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五)严密防控,提升水源地风险应对能力。建立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人员、物资储备机制和技术保障体系,编制或修订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对于容易产生水华风险的饮用水水源地应严密监控蓝藻水华动态,适当采取生态调水、水生植被恢复等措施,提升湖库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严防水华事件发生;加快落实移动风险源管控,合理划定移动风险源管控区域和危险化学品运输禁行路段,强化危险化学品运输管控。
三、有关要求
(一)强化统筹协调。各级人民政府是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要构建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发挥各级河湖长作用,统筹推进工作落实,将整治任务细分到每个具体环节和相关职能部门,加大攻坚力度,认真推动工作任务落实。
(二)强化推进实施。以季度为时间节点,阶段性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立、治”和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扎实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清理整治和巩固提升,每季度前两周内按要求报送上一季度整治成效(详见附件1、2)。
(三)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利用生态云平台、无人机、卫星遥感监测信息系统、水源地遥感执法APP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实现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和保护的自动化、信息化,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隐患、查明问题、解决问题。
(四)强化督促指导。对问题整治实时跟踪、把脉问诊、科学研判、精准指导,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及时纠正整改偏差。
(五)强化公众参与。定期通过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公开报道一批成效显著的典型案例,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以公开推动监督,以监督保障落实。加强科普教育,提升公众参与意识,推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成为社会参与、共同监督的全民行动,积极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附件:1.福建省从源头保障百姓饮用水安全“六个100%”工程开展情况统计表
2.福建省从源头保障百姓饮用水安全“六个100%”工程阶段性整治项目统计表
附件1
福建省从源头保障百姓饮用水安全“六个100%”工程开展情况统计表
序号
|
项目
|
具体内容
|
备注
|
1
|
主要措施
|
总结本地市在水源地整治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每项措施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
|
2
|
部门参与
|
填写部门协调联动,具体部门实际开展水源地整治工作等情况。
|
|
3
|
出动人次
|
填写水源地整治工作各部门出动的排查整治人次。
|
|
4
|
问题反弹
|
填写反弹问题数量,已采取的整治措施,整治进展情况等。
|
|
5
|
新发现问题
|
填写新发现问题数量,已采取的整治措施,整治进展情况等。
|
|
6
|
应急预案制定
|
填写县级及以上水源地总数,已编制应急预案情况。
|
|
7
|
水质监测和视频监控安装
|
填写安装进展情况,包含已完成安装数量,未完成安装的经费落实、场地建设、设备采购等具体进度情况。
|
|
8
|
从严实施保护区内生产生活退出
|
填写为更好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对保护区内历史遗留农业种植、原住民、无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等实施退出具体情况。
|
|
序号
|
类型
|
数量
|
备注
|
||
1
|
投入资金
|
累计投入资金(万元)
|
|
|
|
本阶段投入资金(万元)
|
|
|
|||
2
|
取缔关闭工业企业(家)
|
|
|
||
3
|
取缔关闭旅游餐饮(家)
|
|
|
||
4
|
完成整治排污口(沟、渠、管)数量(个、条)
|
|
|
||
5
|
整治交通穿越问题
|
桥梁(座)
|
|
|
|
公路(条)
|
|
|
|||
建设导流管(槽)(米)
|
|
|
|||
应急池(个)
|
|
|
|||
应急池总容积(立方米)
|
|
|
|||
桥面(路面)收集长度(米)
|
|
|
|||
总投资(万元)
|
|
|
|||
6
|
拆除无关建筑
|
总面积(平方米)
|
|
|
|
搬迁居民
|
户数(户)
|
|
|
||
住宅面积(平方米)
|
|
|
|||
拆除农家乐、游乐场、工业企业厂房
|
数量(家)
|
|
|
||
面积(平方米)
|
|
|
|||
7
|
新建取水口工程数量(个)
|
|
|
||
建设输水管道长度(公里)
|
|
|
|||
8
|
生活面源污染方面
|
居民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户数(户)
|
|
|
|
新建截污管网(公里)
|
|
|
|||
配套建设污水处理站(个)
|
|
|
|||
总投资(万元)
|
|
|
|||
9
|
农业面源污染方面
|
取缔关闭规模化禽畜养殖场(家)
|
|
|
|
退耕农作物种植面积(亩)
|
|
|
|||
10
|
水源地规范化建设
|
新设置标识标牌、地理界标(个)
|
|
|
|
新建保护区隔离设施围网(米)
|
|
|
|||
11
|
其他数据
|
|
|
||
声明:
① 本网站所有原创/整理的文章、图表、数据、资料,版权均为食安通(www.eshian.com)所有,如需转载,须注明“来源:食安通(www.eshian.com)”,
② 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媒体的文章、图表等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需保留 “来源:XXX” (非食安通)。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6219-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