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更新时间:2018-05-02 点击:1930
各市农委,广德、宿松县农委: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部署,加快推进农膜科学使用,防治农膜残留污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就加强农膜使用管理促进残膜回收处理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十九大报告指出,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推进农膜回收行动,十分紧迫和重要。随着农膜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在局部地区造成“白色污染”,成为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推进农膜回收,通过生产再生塑料制品或其他利用方式,变废为宝,有利于资源节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利于防治农田土壤残膜污染,保护宝贵的耕地资源;有利于提升产品品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加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写入了我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纳入了一体化推进厕所、农村垃圾、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列入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之一,全省农膜污染防治工作得到了有效推动,残膜回收处理意识进一步增强。但全省废弃农膜污染状况依然存在,各级农业部门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农膜使用管理促进回收处理工作。
二、总体要求
(一)行动目标
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以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的农业农村发展体系为目标,推广农膜科学选用和残膜回收利用技术,加强农膜回收利用的监督管理。探索建立农膜回收办法,完善扶持政策,加强试点示范,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构建由政府、农民、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农田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到2020年,全省废弃农膜回收网络不断完善,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使用,合理减量。合理规范使用农膜产品,强化技术推广,推进减量替代,避免滥用农膜。
坚持多措并举,严格防控。严格标准规范,强化源头防控,推进机械捡拾,综合施策,严防严控农膜污染。
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发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农膜生产销售企业、农业生产经营者、回收利用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方积极性,共同推进农膜污染防治工作。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农技推广,推进地膜覆盖减量化。农业部门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科学选择使用农膜,大力推广粮经作物标准化集中育秧育苗、果园生草、秸秆覆盖栽培等技术,示范推广一膜多用、行间覆盖、适期接膜等农艺措施;加强倒茬轮作制度探索,通过粮经、蔬菜轮作,减少地膜覆盖。鼓励农膜覆盖替代技术和替代产品研发与示范推广,推进地膜覆盖技术合理应用,降低地膜覆盖依赖度,避免农膜滥用。
(二)加强农资监管,推进地膜产品标准化。推动落实《农用地膜》新国标,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格查处销售厚度小于0.01毫米的地膜,严禁生产和使用不合格地膜产品,将地膜列入农业部门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从源头控制和减少“白色污染”。在涉及地膜使用的农业项目区,如国家及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区、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等区域内,要求使用厚度大于0.01毫米、耐候期大于12个月且符合国家标准的农用地膜,指导经营主体拒绝购买使用不符合国家新标准地膜。
(三)加强农机配套,推进地膜捡拾机械化。加快地膜回收机具的推广应用,省级农机部门研究将地膜回收机具购置纳入农机补贴,制定补贴标准。各市县在有条件的地区,将地膜回收作为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必需环节,引导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地膜回收,推动组建地膜回收作业专业组织,全面推进机械化回收。积极引进机械回收农田残膜的新技术新设备,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机械捡拾回收农田残膜,推动形成区域地膜机械化捡拾综合解决方案。
(四)加强统计监测,推进农膜使用规范化。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特点,调查摸清本地主要覆膜作物、废弃农膜种类、数量,分析产生季节和分布情况,加强地膜应用和残膜污染的基础数据统计工作,建立农田残膜监测与调查点,构建底数清楚、可考核的数据统计平台。根据调查结果,向用膜量大的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放农膜科学使用和回收处理宣传纸,指导规范农膜使用过程,如实记录农膜使用时间、地点、对象以及农膜名称、用量、生产企业等,保留批次农膜样品、购买票据等。
(五)加强回收处理,推动建立农膜回收利用体系。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项目和资金支持,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行动,建立乡村物业管理站,建设田间垃圾收集设施,对废弃农膜进行定点堆放、定期处理。广泛吸引民间资金,形成以农民交售为主导,企业和社会人员广泛参与的回收体系。鼓励资源禀赋好,适宜发展生态旅游的长江、新安江、巢湖等流域,特别是黄山、池州、宣城、安庆、六安、芜湖、合肥等地,率先自主开展农膜回收利用及安全处置综合试点。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做好农膜回收利用作为当前推进固体废弃物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宜居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二)强化科技指导。各地要组织专家分区域、分作物制定切实可行的废弃农膜回收技术方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示范推广,为农膜回收行动提供全程科技服务。加强对农膜回收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技术指导,科学推进废弃农膜回收、加工、再利用社会化服务。
(三)强化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与技术,结合宣传卡片、村务公开栏、科技入户等形式,对基层农技人员、新型经营主体等,开展科学使用农膜和保护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基层干群对残膜污染危害的认识,增强回收利用积极性和自觉性。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2018年4月23日
声明:
① 本网站所有原创/整理的文章、图表、数据、资料,版权均为食安通(www.eshian.com)所有,如需转载,须注明“来源:食安通(www.eshian.com)”,
② 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媒体的文章、图表等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需保留 “来源:XXX” (非食安通)。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6219-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