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北京市人民政府 更新时间:2023-01-01 点击:60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现将《北京市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12日
北京市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夯实计量基础,持续提升本市计量能力和水平,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持续优化计量制度设计,加大基础、前沿计量技术研究力度,加快构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促进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初步建立,计量科技创新力全国领先,建设5家计量测试领域国家级中心(基地、实验室、专业站等)。计量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10个重点领域开展产业计量或能源计量建设,现行有效的地方计量技术规范达到100项,计量器具强制检定项目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覆盖率达到90%。计量监督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探索建立新型计量监管模式,推动监管重点从管器具向管数据、管行为、管结果的全链条计量监管体制转变,营造更加和谐的市场计量环境,累计培育全市诚信计量单位6000家。计量工作在推动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展望到2035年,计量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关键领域计量技术取得重要突破,现代先进测量体系进一步健全,为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计量支撑和保障。
三、计量科技创新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一)加强计量前沿技术研究。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阵地,在量子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领域,开展在线计量、远程计量、嵌入式计量以及微观量、复杂量、动态量、多参数综合参量等相关测试方法研究。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强国家前沿计量技术研究成果在京落地应用。推进量子计量技术发展,以小型化量子时间标准和小型化约瑟夫森量子电压标准等为代表,探索量子计量技术在精密仪器设备中的应用。加强计量测试技术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新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新材料精密测量技术,开展纳米薄膜材料的测量表征研究,重点加强石墨烯测量技术研究,建设石墨烯催化剂与先进石墨烯复合材料检测用谱库。(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海淀区政府、昌平区政府、怀柔区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二)加强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测量技术研究。加强高端仪器设备量值溯源技术研究,加快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精密测量技术研究。充分发挥国家级专业机构、科研院所、高端智库人才聚集优势,鼓励联合开展跨界先进测量技术研究。加强高精度、集成化、微型化、智能化的新型传感技术研究,在量子传感器、太赫兹传感器、微量气体传感器、高端图像传感器等方面取得突破。依托怀柔科学城建设,聚焦光电、质谱、真空、低温等领域研发一批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建设高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基地。围绕空间探测、先进遥感、导航定位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测量技术攻关,加强智能化计量校准技术研究。(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怀柔区政府)
(三)开展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研究。加强量值传递扁平化技术研究。开展适用于复杂环境、实时工况环境和极端环境的智能电表、电动汽车充电桩、医用影像设备、健康检测设备、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等的远程溯源技术和新型量值溯源方法研究。开展交通领域新型量值溯源方法研究,推进道路信息监测系统量值传递溯源技术研究。(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城市管理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四)开展计量数字化转型技术研究。在卫星导航、交通、能源、环境监测等领域推动计量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化仿真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推动跨行业、跨领域计量数据融合、共享与应用,强化计量数据的溯源性、可信度和安全性,参与建设国家标准参考数据库。建设计量数据示范应用基地,探索推广计量数字化转型方案。(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交通委、市生态环境局)
(五)加大标准物质研制应用。研制化学、生物等领域急需的气体、液体、颗粒物标准物质,完善颗粒物量值计量方法。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新材料标准物质的制备、量值溯源及应用。开展核酸、多肽和蛋白分子的表征及量值溯源研究。研究功能性食品活性因子制备技术、高准确度测量方法和标准物质,实现活性因子的高效识别、准确测定和量值溯源。(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六)构建计量科技创新生态。围绕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等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密切跟踪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建设产业计量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在京国家级科研机构引领作用、综合性计量技术机构骨干作用、行业领域科研院所专业优势、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创新优势,打造先进计量测试实验室,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与应用示范检验检测支撑体系。发挥产业技术联盟作用,汇集产业上下游计量服务资源,在战略性、关键性重大测量项目上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七、计量共建共享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二十二)推动京津冀计量共建共享。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计量工作机制,推动京津冀计量技术协同、能力共享、资质互认、专家互派、共研共建,完善区域间协调通报机制、互认合作机制、协作互助机制、协同会商机制,助力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面向京津冀优势产业集群,积极培育辐射京津冀的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鼓励计量技术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强强联合,逐步形成京津冀计量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测量能力建设,推动京津冀计量技术规范共建共享,为京津冀区域的计量检测提供技术依据。(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交通委、市生态环境局)
(二十三)推进京津冀计量技术研究和合作。加强华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编制区域计量支撑服务保障能力目录,完善区域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开展区域性计量比对活动,推进区域计量能力、结果互认。开展区域共性计量课题研究,支撑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八、加强量值传递溯源体系与计量基础能力建设
(二十四)推动量值传递溯源能力建设。加强统筹规划,围绕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监测等领域计量需求,提升计量技术机构检定能力,构建量值溯源链清晰、布局合理、保障有力、技术先进、服务便捷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支撑体系。推动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标、增扩标和升级换代,加强标准物质的研制,填补民生计量服务与监管技术空白。在新兴领域,建立新型强制检定模式,由现场检定、周期检定模式向状态评价、大数据检测、抽样检定、在线检定等模式转变。持续加强计量比对,强化对专业计量站计量检定项目的授权管理与监督,进一步规范计量检定和校准行为。(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区政府)
(二十五)完善先进计量技术规范体系。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医疗卫生、环境检测、能源管理等方面测量需求,建设适应首都高质量发展需要的计量技术规范体系,重点制定在线、远程计量技术规范,指导测量活动科学化、规范化开展。积极采用国际计量技术规范,提升本市计量技术规范水平。依据技术规范推动计量标准建设,提高技术规范制定与实施的系统性和协调性。(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卫生健康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
(二十六)提升企业测量能力和水平。引导企业建立完善与其科研、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计量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加大计量投入,加强计量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强化对工业测量过程、测量数据的管理,鼓励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测量能力,加快先进测量技术攻关成果落地应用,推动测量能力差异化、多样化发展。推进企业内部使用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管理模式改革,率先探索取消对企业最高计量标准的建标考核和强制检定,通过鼓励企业参加计量比对、盲样检测,提高企业量值溯源能力。(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区政府)
(二十七)发展壮大测量技术服务市场。鼓励社会各方资源围绕本市高精尖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发展需求,建设先进测量服务机构,为产业发展提供精准测量服务。提升高精密测量技术和仪器研发能力,打造测试服务品牌。积极发挥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等质量基础设施的协同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体化质量基础支撑服务。深化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及应用示范,在关键领域形成“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全链条技术解决方案。(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各区政府)
(二十八)推动社会诚信计量体系创建。在商业、服务业等领域,推动经营者开展诚信计量自我承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示范,强化市场经营主体责任。建立市场主体计量信用记录,推进计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发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作用。鼓励、调动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形成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合力。(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区政府)
(二十九)加强计量信息化建设。依托北京政务服务平台,实现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计量标准器具核准、计量技术机构授权考核、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等计量政务服务事项在线办理,建立完善计量政务数据链,进一步推进计量检定证书电子化。充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探索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通过计量器具智能化、测量数据系统化,打造新型智慧计量体系。(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区政府)
(三十)提升计量监管水平。坚持一般监管与重点治理相结合,将计量监管纳入“6+4”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深化信用监管、风险监管、科技监管在计量监管中的应用,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探索建立智能计量器具实时监控、失准更换和监督抽查相结合的新型监管模式。落实市场主体计量风险管控主体责任,强化计量风险防范意识。规范计量服务行为,严厉打击伪造计量数据、出具虚假计量证书和报告的违法行为。加强计量监管与综合执法的衔接,加快信息共享,提升执法效率。持续开展对集贸市场、加油站、餐饮企业、商场、超市和眼镜店等场所的专项监督检查,加强对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管。严肃打击互联网平台企业制售作弊计量器具等计量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区政府)
(三十一)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依托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点实验室建设,实施阶梯式计量人才培养。建设计量专家智库,为计量基础理论研究、法规政策制定、技术研究论证、技术规范制定提供智力支持。重视青年计量人才和复合型计量人才的培养,加强高等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等计量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在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中探索增加测量技术相关内容。推动实施注册计量师制度,鼓励计量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注册计量师考试。加强对企业技术人员的计量业务培训,培育基层计量业务骨干,形成首都计量人才梯队。(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教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政府)
(三十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立足国际交往中心定位,加强与计量领域社会团体沟通合作,主动参与国际计量交流活动,拓展交流渠道。依托友好城市,在新能源智能汽车、高端仪器装备等重点行业与国际知名科技园区进行对接,强化与国际领军企业、产业联盟及行业协会等机构在精密测量技术、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重点方向的合作。借鉴吸收国外先进测量技术和测量管理经验,重点在导航、时间频率等领域加强与国际一流实验室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行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证书互认制度,建设OIML证书指定实验室,提升国际互认的计量校准测量能力。(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区政府)
九、保障措施
(三十三)加强组织领导与实施。坚持党对计量工作的全面领导。市贯彻质量强国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计量工作的统筹和督促指导。各区政府要高度重视计量工作,把计量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施有效衔接,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明确计量发展重点,分解细化目标任务,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有关单位要结合实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规划各项任务落实。(责任单位:市贯彻质量强国战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区政府)
(三十四)加强法治保障。积极推动《北京市计量监督管理规定》修订,建立健全计量技术规范、产业计量、能源计量等相关制度措施,夯实首都计量法制基础。根据法律法规立改废释的情况,不断健全完善计量相关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
(三十五)加强政策与资金支持。支持计量测试领域国家级中心(实验室、基地、站)建设。加强对计量领域重大科研项目和计量科技创新支撑平台的支持,促进计量科技研发和重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各级财政部门支持计量标准器具购置、升级改造,支持计量实验室条件提升,支持标准物质、计量数据等基础能力建设,支持计量信息化建设。统筹用好包括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等在内的各类收入,保障计量基础设施资金的持续投入和运行稳定,保障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经费落实到位,保障法制计量监督管理和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有效运行。鼓励社会各方加强对企业计量发展的资金投入,对企业新购置的计量器具,符合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允许一次性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鼓励采用多元化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计量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服务。(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区政府)
(三十六)加强计量文化建设。充分利用世界计量日等主题活动,普及现代化计量理念、知识和方法,推广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提升全社会对计量的认知。加强计量科普宣传工作,依托科技馆、博物馆等资源,培育计量科普基地,开发计量科普资源。积极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计量精神,选树计量先进典型,增强新时代计量工作者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区政府)
声明:
① 本网站所有原创/整理的文章、图表、数据、资料,版权均为食安通(www.eshian.com)所有,如需转载,须注明“来源:食安通(www.eshian.com)”,
② 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媒体的文章、图表等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需保留 “来源:XXX” (非食安通)。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6219-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