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更新时间:2018-11-19 点击:1437
社会公众: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8〕43号)要求,我厅在调查研究、充分征求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原国土资源厅、原环境保护厅、商务厅、省工商局、原省质检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原省金融工作局、省农科院等13个相关省级单位意见的基础上,代省政府起草了《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实施意见(送审稿)》(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送审稿)》)。现将《实施意见(送审稿)》公布,公众可在2018年11月16日至22日,通过电子邮箱(scxmsk@126.com)反馈有关意见。
附件:《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实施意见(送审稿)》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2018年11月16日
附件: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实施意见(送审稿)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国办发〔2018〕43号),推动我省奶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乳品质量安全,提升奶业综合竞争力,实现我省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优质安全、绿色发展为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降成本、优结构、提质量、创品牌、增活力为着力点,强化标准规范、科技创新、政策扶持、执法监督和消费培育,加快构建现代奶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不断提高奶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力推进我省奶业现代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强化科技创新,推动管理制度改革,推进节本增效,提高奶业综合生产能力。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种养结合,草畜配套,促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奶业生产与生态协同发展。
利益联结,共享共赢。坚持产业一体化发展方向,延伸产业链,建立奶农和乳品企业之间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格局,增强奶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问题导向,重点攻关。针对当前奶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关键环节和重点难点为突破口,着力提高奶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乳品质量安全水平,更好适应消费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
市场主导,政府支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乳品企业市场主体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发展活力。更好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政策引导、支持保护、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作用,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省奶牛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超过65%,乳品监督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 以上。到2025年奶业基本实现现代化,奶源基地、产品加工、乳品质量和产业竞争力整体水平与我国奶业主产省同步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二、工作重点
(四)优化布局,加强基地建设。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总体推进,优化奶牛养殖与乳产品加工业布局。重点在眉山、成都、德阳、绵阳、安宁河流域(四市一流域)等区域建设乳制品加工基地,规范化发展奶源基地,鼓励川西高原地区的河谷地带和安宁河河谷地区发展奶牛养殖。支持乳品加工企业积极参与奶源基地建设,培育竞争力强、带动能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种养加”一体化发展。支持家庭牧场、奶牛专业合作社适度扩大养殖规模,培育壮大奶农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奶牛养殖存量整合,支持企业、基地和农户协同规划产业布局,支持乳业加工企业、奶牛养殖场主等产业链各主体以相互参股等多种方式强化利益联结,增强全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支持乳品企业自建、收购养殖场,提高自有奶源比例,促进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
按照国家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有关规定,结合我省乡村振兴战略,各地要与种植业协同规划奶牛养殖场建设,进一步完善配套机制,妥善协调好奶牛场建设用地。
(五)推进养殖标准化,提高养殖效益。支持奶牛养殖场(家庭牧场)开展标准化建设,创建一批环境友好、种养匹配、技术规范、效益良好的标准化奶牛养殖场,重点发展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兼顾发展50头以上的家庭牧场,适当限制发展3000头以上的大型奶牛场。
(六)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引领奶业绿色发展。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基本思路,推进农牧循环发展。因地制宜推广种养结合、深度处理和集中处理等奶牛粪污处理模式。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奶牛养殖规模,配套建设饲用草料种植基地,促进粪污还田利用。支持规模养殖场建设粪污处理利用设施,提高设施设备配套率。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专业机构在奶牛养殖密集区建设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或有机肥加工厂,推进奶牛粪污收运、贮存、处理、综合利用全链条发展,建立长期稳定的奶牛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
(七)开展“粮改饲”,降低养殖成本。持续推进“粮改饲”工作,将青贮玉米等奶牛优质饲草种植纳入支持品种,将主要奶牛饲养集中区域纳入“粮改饲”支持区域,围绕草食畜牧业(含奶业)就近布局、成片成规模建设优质牧草种植基地,提升优质牧草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种植业、养殖业效益“双提升”,降低奶牛饲养成本,打牢我省奶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八)支持品种多元化,培育特色奶产业。支持培育、引进适宜四川自然资源及气候条件的奶用牛品种,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我省养殖的娟姗奶牛、奶水牛、西门塔尔杂交牛、蜀宣花牛、牦牛等特色奶产业。鼓励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奶源基地,支持乳制品加工企业开发特色乳制品。
(九)推广奶牛DHI测定和数字化建设,推进奶业现代化。支持奶牛DHI(生产性能)测定工作,逐年增加奶牛测定数量,引导全省规模化奶牛场参加测定,推进全省奶牛的群体改良,加快奶牛良种化进程,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和牛奶质量。开展四川省奶业数字化平台建设,健全牧场现代化管理体系和生鲜乳质量可追溯体系,提升奶业现代化水平。
(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等第三方组织作用,推介产品优质、美誉度高的品牌,扩大消费市场。发挥骨干乳品企业引领作用,促进企业大联合、大协作,提升中国奶业品牌和四川奶业品牌影响力。开展公益宣传,加大公益广告投放力度,强化乳制品消费正面引导。普及灭菌乳、巴氏杀菌乳、奶酪等乳制品营养知识,倡导科学饮奶,培育国民食用乳制品的习惯。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社会关注问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各类经营主体自觉维护和规范市场竞争秩序。顺应奶业国际化趋势,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促进资本、资源和技术等优势互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探索将一些技术推广、公益宣传等职能赋予行业协会开展工作。
(十一)探索建立价格协调机制,保障奶农收益。支持探索建立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引导,乳品企业、奶农和行业协会广泛参与的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乳品企业与奶农签订长期稳定的购销合同,形成相对稳固的购销关系,建立公平合理的生鲜乳购销秩序。规范生鲜乳购销行为,依法查处和公布不履行生鲜乳购销合同以及凭借购销关系强推强卖兽药、饲料和养殖设备等行为。
(十二)支持“学生饮用奶”推广,改善学生营养水平。
持续支持“学生饮用奶推广计划”的开展与推广,增加学生饮用奶种类,保障质量安全和配送服务,扩大覆盖范围。要根据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的相关要求,做好“学生饮用奶”推广相关工作。要加强“学生饮用奶”奶源基地建设,强化各环节质量安全与监管。
(十三)健全质量评估制度,保障乳品质量安全。落实乳品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建立健全养殖、加工、流通等全过程乳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加强源头管理,严格奶牛养殖环节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和监管。引导奶牛散养户将生鲜乳交售到合法的生鲜乳收购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加工生鲜乳对外销售。实施乳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严厉打击非法收购生鲜乳行为及各类违法添加行为。对生鲜乳收购站、运输车、乳品企业实施精准化、全时段管理,依法取缔不合格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健全乳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及时发现并消除风险隐患。依法严格控制包括奶牛在内的活畜从疫病高风险地区向四川流动,防控疫病传播。加强奶牛口蹄疫防控和布病、结核病监测净化工作,做好奶牛常见病防治。
三、保障措施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各市(州)及县(市、区)地方人民政府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奶牛养殖场用地,积极扶持专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大力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充分发挥现有支持政策作用,支持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养殖标准化提升、种养结合、粮改饲、奶牛场疫病净化、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生鲜乳收购运输监管体系建设,支持乳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和乳品品牌创建。眉山、成都、德阳、绵阳和安宁河流域(四市一流域)要将奶业发展纳入现代畜牧业发展整体规划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十五)强化科技支撑,提高服务水平。推动奶业科技创新,加强先进工艺、先进技术和智能装备在饲草饲料生产、奶畜养殖、乳制品加工和质量检测方面的推广应用。加强乳制品新产品研发,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加大技术推广和人才培训力度,提高从业者素质,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助推奶牛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十六)加大财税支持,完善金融服务。进一步健全财政扶持、税收优惠、金融保险等奶业发展保障体系,推进现代金融服务于奶业现代化。鼓励社会资本按照市场需求设立奶业产业基金,放大资金支持效应。强化金融保险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奶畜活体抵押贷款和养殖场抵押贷款等信贷产品创新,推进奶业保险扩面、提标,合理厘定保险费率,探索开展生鲜乳目标价格保险试点。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 月 日
声明:
① 本网站所有原创/整理的文章、图表、数据、资料,版权均为食安通(www.eshian.com)所有,如需转载,须注明“来源:食安通(www.eshian.com)”,
② 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媒体的文章、图表等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需保留 “来源:XXX” (非食安通)。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6219-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