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国民营养实施计划(2017—2030年)的通知(青政办〔2017〕211号)

来源: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更新时间:2017-12-27 点击:774

发布单位: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日期: 2017-12-07
失效/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青政办〔2017〕211号
实施日期:
状       态: 现行
备       注: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青海省国民营养实施计划(2017—203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12月7日

  青海省国民营养实施计划(2017—2030年)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7〕60号)精神,为推动健康青海建设,全面提高全省人民营养健康水平,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以“四个转变”全面推进“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普及营养健康知识、优化营养健康服务、完善营养健康制度、建设营养健康环境、发展营养健康产业为重点,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关注国民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营养健康,将营养融入所有健康政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营养健康需求,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营养法规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健全;营养工作制度基本健全,省、市(州)、县营养工作体系逐步完善,基层营养工作得到加强;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快速发展,传统食养服务日益丰富;营养健康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重点人群营养不良状况明显改善,吃动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进一步普及,居民营养健康素养得到明显提高。实现以下目标:

  ——降低人群贫血率。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控制在12%以下;孕妇贫血率下降至15%以下;老年人群贫血率下降至10%以下;贫困地区人群贫血率控制在10%以下。

  ——孕妇叶酸缺乏率控制在5%以下;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7%以下。

  ——农村中小学生的生长迟缓率保持在5%以下,缩小城乡学生身高差别;学生肥胖率上升趋势减缓。

  ——提高住院病人营养筛查率和营养不良住院病人的营养治疗比例,临床营养工作制度基本健全。

  ——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到2030年,营养法规标准体系更加健全,营养工作体系更加完善,食物营养健康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传统食养服务更加丰富,“互联网+营养健康”的智能化应用普遍推广,居民营养健康素养进一步提高,营养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实现以下目标:

  ——进一步降低重点人群贫血率。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和孕妇贫血率控制在10%以下。

  ——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下降至5%以下;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在2020年的基础上提高10%。

  ——进一步缩小城乡学生身高差别;学生肥胖率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进一步提高住院病人营养筛查率和营养不良住院病人的营养治疗比例。

  ——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在2020年的基础上继续提高10%。

  ——我省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居民超重、肥胖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二、重点任务

  (一)建立和完善营养法规政策标准体系。

  推动营养政策研究。研究制定临床营养管理、营养监测管理等规章制度,制定完善营养健康相关政策。研究建立省级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加强营养健康法规、政策、标准等技术咨询和指导。(省卫生计生委牵头,省农牧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政府法制办、省体育局配合)

  (二)加强营养能力建设。

  建立覆盖全省的营养监测、教育和干预技术服务专业队伍,重点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梯队建设,提高县(市、区)、乡(镇、街道)等基层营养工作能力。加强营养人才培养,强化营养人才的专业教育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推进对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医生、集中供餐单位配餐人员等的营养培训。开展营养师、营养配餐员等人才培养工作,推动有条件的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场所配备或聘请营养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营养教育培训。(省卫生计生委牵头,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配合)开展营养科研工作。研究制定基于我省人群资料的膳食营养相关疾病防控技术及策略,优先开展农牧区人群“减盐”适宜技术,孕产妇、婴幼儿、慢性病患者、儿童不良膳食行为干预及贫困地区食物营养强化等研究及卫生经济学评价。(省卫生计生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配合)

  (三)强化营养和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

  定期开展人群营养状况监测。定期开展具有全省代表性的人群营养健康状况、食物消费状况监测,收集人群食物消费量、营养素摄入量、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测等信息。针对区域特点,根据需要逐步扩大监测地区和监测人群。(省卫生计生委牵头,省教育厅配合)

  加强食物成分监测工作。拓展食物成分监测内容,定期开展监测,收集营养成分、与特殊疾病相关成分、有害成分等数据。(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省农牧厅、省卫生计生委配合)

  开展综合评价与评估工作。及时收集、系统整理各类监测数据,建立数据库。开展人群营养健康状况评价、食物营养价值评价。开展膳食营养素摄入、污染物等有害物质暴露的风险—受益评估,为制定科学膳食指导提供依据。(省农牧厅牵头,省卫生计生委配合)

  强化碘营养监测与碘缺乏病防治。持续开展人群尿碘、水碘、盐碘监测以及重点食物中的碘调查,逐步扩大覆盖地区和人群,配合国家建立居民碘营养状况数据库。制定碘干预措施,实施精准补碘。(省卫生计生委牵头,省科技厅配合)

  (四)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

  加大推进营养型优质食用农产品生产力度。编制食用农产品营养品质提升指导意见,提升优质农产品营养水平,将“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同类农产品中总体占比提高至80%以上。创立营养型农产品推广体系,促进优质食用农产品的营养升级扩版,推动贫困地区安全、营养的农产品走出去。研究与建设持续滚动的全省农产品营养品质数据库及食物营养供需平衡决策支持系统。(省农牧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扶贫局配合)

  规范指导满足不同需求的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发展。开发利用我省特色农产品资源,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着力发展保健食品、营养强化食品、双蛋白食物等新型营养健康食品。加强产业指导,规范市场秩序,科学引导消费,促进生产、消费、营养、健康协调发展。(省农牧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卫生计生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配合)

  开展健康烹饪模式与营养均衡配餐的示范推广。加强对传统烹饪方式的营养化改造,研发健康烹饪模式。结合人群营养需求与区域食物资源特点,开展系统的营养均衡配餐研究。创建国家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开展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建设,推广健康烹饪模式与营养均衡配餐。(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省农牧厅、省卫生计生委配合)

  强化营养主食、双蛋白工程等重大项目实施力度。继续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研发与消费引导,以传统大众型、地域特色型、休闲及功能型产品为重点,开展营养主食的示范引导。以优质动物、植物蛋白为主要营养基料,加大力度创新基础研究与加工技术工艺,开展双蛋白工程重点产品的转化推广。(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省农牧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卫生计生委配合)

  加快食品加工营养化转型。优先研究加工食品中油、盐、糖用量及其与健康的相关性,适时出台加工食品中油、盐、糖的控制措施。提出食品加工工艺营养化改造路径,集成降低营养损耗和避免有毒有害物质产生的技术体系。研究不同贮运条件对食物营养物质等的影响,控制食物贮运过程中的营养损失。(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厅、省农牧厅、省卫生计生委配合)

  (五)大力发展传统食养服务。

  加强传统食养指导。发挥中藏医药特色优势,制定符合我省现状的居民食养指南,引导养成符合我省不同地区饮食特点的食养习惯。通过多种形式促进传统食养知识传播,推动传统食养与现代营养学、体育健身等有效融合。开展针对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及慢性病人群的食养指导,提升居民食养素养。实施中藏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进一步完善适合我省健康需求的食养制度体系。(省卫生计生委牵头,省体育局配合)

  开展传统养生食材监测评价。建立传统养生食材监测和评价制度,开展食材中功效成分、污染物的监测及安全性评价,配合国家卫生计生委进一步完善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名单,建设养生食材数据库和信息化共享平台。(省卫生计生委牵头,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配合)

  推进传统食养产品的研发以及产业升级换代。将现代食品加工业与传统食养产品、配方等相结合,推动产品、配方标准化,推进产业规模化,形成一批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较大的食养产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建立覆盖全国养生食材主要产区的资源监测网络,掌握资源动态变化,为研发、生产、消费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省卫生计生委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农牧厅配合)

  (六)加强营养健康基础数据共享利用。

  大力推动营养健康数据互通共享。配合国家有关部门依托现有信息平台,加强营养与健康信息化建设,完善食物成分与人群健康监测信息系统。构建信息共享与交换机制,推动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协同共享环境、农业、食品药品、医疗、教育、体育等信息数据资源,建设跨行业集成、跨地域共享、跨业务应用的基础数据平台。建立营养健康数据标准体系和电子认证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信息安全能力。积极推动“互联网+营养健康”服务和促进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带动以营养健康为导向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省卫生计生委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教育厅、省环境保护厅、省农牧厅、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体育局配合)

  全面深化数据分析和智能应用。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建立营养健康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制定分级授权、分类应用、安全审查的管理规范,促进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强化数据资源在多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多领域数据综合分析与挖掘,开展数据分析应用场景研究,构建关联分析、趋势预测、科学预警、决策支持模型,推动整合型大数据驱动的服务体系,支持业务集成、跨部门协同、社会服务和科学决策,实现政府精准管理和高效服务。(省卫生计生委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教育厅、省农牧厅、省统计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体育局配合)

  大力开展信息惠民服务。发展汇聚营养、运动和健康信息的可穿戴设备、移动终端(APP),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前沿技术与营养健康融合发展,开发个性化、差异化的营养健康电子化产品,如营养计算器,膳食营养、运动健康指导移动应用等,提供方便可及的健康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省卫生计生委、省体育局配合)

  (七)普及营养健康知识。

  提升营养健康科普信息供给和传播能力。围绕国民营养、食品安全科普宣教需求,结合我省食物资源和饮食习惯及传统食养理念,编写并推广适合于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居民膳食指南等营养、食品安全科普宣传资料,使科普工作更好落地。创新科普信息表达形式,拓展传播渠道,建立免费共享的省级营养、食品安全科普平台。采用多种传播方式和渠道,定向、精准地将科普信息传播到目标人群。加强营养、食品安全科普队伍建设。发挥媒体的积极作用,坚决反对伪科学,依法打击和处置各种形式的谣言,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营养宣传,避免营养信息误导。(省卫生计生委牵头,省委宣传部、省科协、省教育厅、省农牧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体育局配合)

  推动营养健康科普宣教活动常态化。以“全民营养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5·20”全国学生营养日、“5·15”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等为契机,大力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带动宣教活动常态化。推动将国民营养、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纳入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考核指标。建立营养、食品安全科普示范工作场所,如营养、食品安全科普小屋等。定期开展科普宣传的效果评价,及时指导调整宣传内容和方式,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舆情监测,回应社会关注,合理引导舆论,为公众解疑释惑。(省卫生计生委牵头,省委宣传部、省科协、省教育厅、省农牧厅、省广电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体育局配合)

  三、重大行动

  (一)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健康行动。

  开展孕前和孕产期营养评价与膳食指导。推进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对孕妇进行营养指导,将营养评价和膳食指导纳入我省孕前和孕期检查。开展孕产妇营养筛查和干预,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出生率。建立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咨询平台。(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实施妇幼人群营养干预计划。继续推进农村妇女补充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项目,积极引导围孕期妇女加强含叶酸、铁在内的多种微量营养素补充,降低孕妇贫血率,预防儿童营养缺乏。在合理膳食基础上,推动开展孕妇营养包干预项目。(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提高母乳喂养率,培养科学喂养行为。进一步完善母乳喂养保障制度,改善母乳喂养环境,在公共场所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母婴室。研究制定婴幼儿科学喂养策略,宣传引导合理辅食喂养。加强对婴幼儿腹泻、营养不良病例的监测预警,研究制定并实施婴幼儿食源性疾病(腹泻等)的防控策略。(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提高婴幼儿食品质量与安全水平,推动产业健康发展。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加强婴幼儿配方食品及辅助食品营养成分和重点污染物监测,及时修订完善婴幼儿配方食品及辅助食品标准,持续提升婴幼儿配方食品和辅助食品质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省农牧厅、省卫生计生委、省质监局配合)

  (二)学生营养改善行动。

  指导学生营养就餐。因地制宜制定满足不同年龄段在校学生营养需求的食谱指导手册,引导学生科学营养就餐。制定并实施集体供餐单位营养操作规范。(省教育厅牵头,省卫生计生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配合)

  学生超重、肥胖干预。开展针对学生的“运动+营养”的体重管理和干预策略,对学生开展均衡膳食和营养宣教,增强学生体育锻炼。加强对校园及周边食物售卖的管理。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加强对学生超重、肥胖情况的监测与评价,分析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省教育厅牵头,省卫生计生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体育局配合)

  开展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推动中小学加强营养健康教育。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营养健康教育活动。(省教育厅牵头,省卫生计生委配合)

  (三)老年人群营养改善行动。

  开展老年人群营养状况监测和评价。配合国家有关部门,依托老年医学研究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我省老年人群营养筛查与评价制度,编制营养健康状况评价指南,研制适宜的营养筛查工具。试点开展老年人群的营养状况监测、筛查与评价工作并形成区域示范,逐步覆盖我省80%以上老年人群,基本掌握我省老年人群营养健康状况。(省卫生计生委牵头,省民政厅配合)

  建立满足不同老年人群需求的营养改善措施,促进“健康老龄化”。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养老人群提供膳食指导和咨询。出台老年人群营养膳食供餐规范,指导医院、社区食堂、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机构营养配餐。开发适合老年人群营养健康需求的食品产品。对低体重高龄老人进行专项营养干预,逐步提高老年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省民政厅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卫生计生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配合)

  建立老年人群营养健康管理与照护制度。逐步将老年人群营养健康状况纳入居民健康档案,实现无缝对接与有效管理。依托现有工作基础,在家庭保健服务中纳入营养工作内容。推进多部门协作机制,实现营养工作与医养结合服务内容的有效衔接。(省民政厅牵头,省卫生计生委配合)

  (四)临床营养行动。

  建立、完善临床营养工作制度。通过试点示范,进一步全面推进临床营养工作,加强临床营养科室建设,使临床营养师和床位比例达到1∶150,增加多学科诊疗模式,组建营养支持团队,开展营养治疗,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省卫生计生委牵头,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配合)

  开展住院患者营养筛查、评价、诊断和治疗。逐步开展住院患者营养筛查工作,了解患者营养状况。建立以营养筛查—评价—诊断—治疗为基础的规范化临床营养治疗路径,依据营养阶梯治疗原则对营养不良的住院患者进行营养治疗,并定期对其效果开展评价。(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推动营养相关慢性病的营养防治。制定完善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及癌症等慢性病的临床营养干预指南。对营养相关慢性病的住院患者开展营养评价工作,实施分类指导治疗。建立从医院、社区到家庭的营养相关慢性病患者长期营养管理模式,开展营养分级治疗。(省卫生计生委负责)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推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治疗膳食的规范化应用,进一步研究完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准,细化产品分类,促进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研发和生产。建立统一的临床治疗膳食营养标准,逐步完善治疗膳食的配方。加强医护人员相关知识培训。(省卫生计生委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配合)

  (五)贫困地区营养干预行动。

  将营养干预纳入健康扶贫工作,因地制宜开展营养和膳食指导。试点开展各类人群营养健康状况、食物消费模式、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和污染物监测。因地制宜制定膳食营养指导方案,开展区域性的精准分类指导和宣传教育。针对改善居民营养状况和减少特定污染物摄入风险,研究农业种植养殖和居民膳食结构调整的可行性,提出解决办法和具体措施,并在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先行。(省卫生计生委牵头,省农牧厅、省扶贫局配合)

  实施贫困地区重点人群营养干预。继续推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逐步覆盖所有国家级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鼓励贫困地区学校结合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合理配餐,并改善学生在校就餐条件。持续开展贫困地区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针对贫困地区人群营养需要,制定完善营养健康政策、标准。对营养干预产品开展监测,定期评估改善效果。(省教育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卫生计生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扶贫局配合)

  加强贫困地区食源性疾病监测与防控,减少因食源性疾病导致的营养缺乏。加强贫困地区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和报告系统建设,了解贫困地区主要食源性疾病病种、流行趋势、对当地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重点加强腹泻监测及溯源调查,掌握食品污染来源、传播途径。针对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关键点,制定防控策略。开展营养与健康融合知识宣传教育。(省卫生计生委牵头,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配合)

  (六)吃动平衡行动。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积极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广泛开展以“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重点的专项行动,尤其要在农牧区开展减盐专项活动。推广应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导日常饮食,控制食盐摄入量,逐步量化用盐用油,同时减少隐性盐摄入。倡导平衡膳食的基本原则,坚持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的膳食模式,推动我省居民健康饮食习惯的形成和巩固。宣传科学运动理念,培养运动健身习惯,加强个人体重管理,对成人超重、肥胖者进行饮食和运动干预。定期修订和发布居民膳食指南、成年人身体活动指南等。(省卫生计生委牵头,省广电局、省体育局配合)

  提高运动人群营养支持能力和效果。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建立运动人群营养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构建运动营养处方库,推进运动人群精准营养指导,降低运动损伤风险。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及时修订运动营养食品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提升运动营养食品技术研发能力,推动产业发展。(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体育局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卫生计生委配合)

  推进体医融合发展。调查糖尿病、肥胖、骨骼疾病等营养相关慢性病人群的营养状况和运动行为,构建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营养运动健康管理模式。研究建立营养相关慢性病运动干预路径。构建体医融合模式,发挥运动干预在营养相关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省卫生计生委牵头,省体育局配合)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强化组织保障,统筹协调,细化工作措施,将国民营养计划实施情况作为《“健康青海2030”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纳入绩效考评,确保取得实效。省卫生计生委要围绕国民营养实施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会同有关部门组成督查组,加强督查评估,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也要着眼大局,适时对分解的相关工作开展督查和指导,推动工作落实。对于在试点示范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要及时总结形成可供复制的模式向全省推广。

  (二)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明确职责分工,找准工作重点,合理配置资源,加强统筹协调,促进工作开展。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密切协作,齐心协力,建立完善保障国民营养计划实施的工作制度、协作机制和营养工作体系,强化营养专业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加强营养工作交流,不断提升营养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经费投入。要加大对全省居民营养工作的投入力度,充分依托各方资金渠道,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多元化投入,并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需要,加大财政保障力度,保证科研、营养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营养调查、营养评价、营养宣传教育及培训等工作开展。

  (四)广泛宣传交流。要组织专业机构、行业学会、协会以及新闻媒体等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对国民营养计划的普遍认知,争取各方支持,促进全民参与。加强与先进省份的相关组织和营养专业机构的交流,通过项目合作、教育培训、学术研讨等方式,提升我省营养健康水平。

声明:

① 本网站所有原创/整理的文章、图表、数据、资料,版权均为食安通(www.eshian.com)所有,如需转载,须注明“来源:食安通(www.eshian.com)”,

② 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媒体的文章、图表等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需保留 “来源:XXX” (非食安通)。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6219-9800

同类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