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印发秋冬季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农技植保函[2015]375号)

来源: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更新时间:2015-10-09 点击:897

发布单位:全国农技中心
发布日期: 2015-09-21
失效/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农技植保函[2015]375号
实施日期: 2015-09-21
状       态: 现行
备       注: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植检)站(局)(农技中心):

  做好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对压低病虫初始量,预防苗期病虫害的发生,确保全年小麦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均具有重要意义。为落实2015年农业部秋冬种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和秋冬季病虫害防治工作,我中心与国家小麦产业体系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组织相关专家,结合2015年春夏季小麦病虫发生情况,提出我国不同产区秋冬季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针对我国不同生态区小麦秋冬季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危害状况,坚持“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相融合的防控策略,运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综合措施,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大力推广药剂拌种、合理采取适期晚播、清除田间自生麦苗和地边路旁杂草等,有效控制小麦病虫草害,为全年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控打好坚实基础,确保我国小麦生产安全。

  二、重点地区与主要防治对象

  根据我国今年冬小麦种植情况和历年病虫害发生规律,秋冬季小麦病虫害防治以黄淮海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西南麦区和西北麦区为主。

  黄淮海麦区,以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黑穗病、孢囊线虫病、黄花叶病、地下害虫和杂草为主,兼治苗期锈病、白粉病、蚜虫和灰飞虱等病虫。

  长江中下游麦区,以纹枯病、全蚀病、散黑穗病和腥黑穗病为主要对象,少数田块有地下害虫危害。

  西南麦区,以小麦条锈病为主,兼顾赤霉病、白粉病、麦蚜、麦蜘蛛和地下害虫等病虫害。

  西北麦区,以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腥黑穗病和地下害虫等为主要防治对象。

  三、关键防治技术

  (一)种植抗(耐)病虫品种。黄淮南部条锈病常发区,应在常年早发重发区域种植周麦17、豫麦34、豫麦49、豫麦69、新麦19、西农979、小偃6号等抗锈慢锈品种。胞囊线虫病严重发生区,应选择种植太空6号、中育6号、新麦11等具一定抗病性的品种。小麦黄花叶病常发区和新发生区可种植新麦208、豫麦70-36、泛麦5号、豫麦70、郑麦366等较抗品种;长江中下游麦区及赤霉病重发区,要选择对赤霉病等病害有一定抗耐病品种,减轻后期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压力;西南麦区主要以抗条锈病品种为主,根据各地情况,选用绵杂麦168、绵麦37、绵麦39、绵麦41、绵麦43、绵麦45、川麦42、川农18、西科麦2号、鄂麦18号、云麦2号、黔麦15、周麦17、皖麦53等抗病品种;西北麦区是小麦条锈病的越夏区,在该区不同海拔区域,选用种植含有不同抗病基因的小麦良种,对控制小麦条锈病的传播和初始菌源量有很重要的作用。在陇南山区、六盘山等越夏区周围的麦区应根据情况种植抗(耐)病品种。西北麦区其它地区根据情况尽量选择优质抗病高产的当地品种。

  (二)药剂拌种。根据病虫情况选择使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苯醚·咯菌腈等高效悬浮种衣剂进行小麦种子包衣预防病害,用适量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包衣预防害虫、黄矮病和丛矮病,二者混用可兼治苗期主要病虫害。在条锈病越夏区及其周边麦区,采用三唑酮、戊唑醇等种衣剂拌种,兼治苗期条锈病、白粉病、预防后期腥黑穗病等发生。在全蚀病发生区,重点采取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和硅噻菌胺(全蚀净)悬浮剂拌种或包衣;对地下害虫可选用辛硫磷或毒死蜱拌种;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特别严重的田块,要进行药剂土壤处理。多种病害和害虫混合发生区,根据当地主要病虫种类,可使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复合的种衣剂或拌种剂进行包衣或种子处理。复配(混合)剂中各单剂的有效成分应与单独使用时大致相同。苗期蚜虫、麦蜘蛛和地下害虫发生危害较重的地区,采用辛硫磷或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

  (三)农业措施。黄淮麦区玉米秸秆还田地区,要做好精细整地,尽量将玉米秸秆埋于土壤中,清理地苗残秆,出苗后结合冬灌、镇压麦苗。胞囊线虫病严重发生区域或田块,要重点推广播种后和秋苗期镇压控病措施。小麦条锈病越夏区要用人工铲除和喷施除草剂的方法清除自生麦苗,播种时期根据墒情,采取适期晚播,减轻苗期条锈病的侵染,减轻苗期病害,压低秋苗菌源量。

  (四)秋苗防治。根据条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等秋苗发病情况,在病害发生严重时,进行打点保面。在条锈菌冬繁区的陕南地区,加强监测,对早发病田进行药剂防治,化学药剂可选用三唑类杀菌剂喷雾防治。在纹枯病的苗期发生区,要加强监测,及早开展防治;在渭北旱塬地区、甘肃陇东地区、陇南地区、宁夏南部冬麦区,在拌种预防的基础上,要注意防治苗期蚜虫,预防小麦黄矮病的发生。早期有翅蚜虫可用黄板诱杀,药剂防治可选用吡虫啉、吡蚜酮等高效低毒杀虫剂喷雾防治。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努力将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力争做到统一发动、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同时,各地要科学制定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通过召开会议、组织相关行动,及时传达农业部秋冬种工作的有关精神,具体安排部署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和秋冬季病虫防控工作。

  (二)强化服务指导。小麦秋播拌种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农业植保部门要根据当地病虫发生特点和拌种以及秋冬季防控工作的需要,准备必要的药剂、拌种设备和防控机械。强化农药市场监督抽查,严肃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药坑农害农事件。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在秋播关键时期组派技术力量深入生产一线,举办现场培训,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开展药剂拌种,确保药剂拌种和秋苗防治技术落到实处。

  (三)强化监测预警。监测预警是做好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和秋冬季病虫害防控的基础。各级植保机构要全面分析本地区土传、种传病虫和苗期病虫发生情况,确定秋播拌种防控重点对象,指导农民科学拌种。在系统监测的同时,要加强大面积普查工作,准确、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分布情况,科学指导防控行动。

  (四)强化示范带动。深入开展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农企合作等示范基地作用,大力推广药剂拌种等隐蔽用药绿色防控措施,实施苗期病虫综合治理。通过示范带动大面积推广应用,促进科学防病治虫。

  (五)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宣传媒体联系,大力宣传秋播药剂拌种的重要作用和事半功倍的重大意义。宣传工作中出现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为工作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加强信息报送,及时把各地秋播进展及拌种防治信息上传下达,促进秋冬季小麦病虫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全国农技中心

  2015年9月21日

声明:

① 本网站所有原创/整理的文章、图表、数据、资料,版权均为食安通(www.eshian.com)所有,如需转载,须注明“来源:食安通(www.eshian.com)”,

② 本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媒体的文章、图表等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需保留 “来源:XXX” (非食安通)。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6219-9800

同类内容推荐: